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當南京大屠殺成為一句口號
                        www.fjnet.cn?2007-08-23? 劉洪波?來源:南方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紀錄片《南京夢魘》上映了,《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錄》出版了,日本首相再度表示反省戰(zhàn)爭了,媒體說中日之間融冰速度明顯加快了……

                          此時,《南京夢魘》的導演朗恩·約瑟夫發(fā)出了一封公開信,表示將于9月1日關閉南京大屠殺影片網站,從網上撤下此前發(fā)布的有關日軍暴行等的所有影片。因為這部紀錄片“帶給我的是損失和災難”,朗恩博士做出了一個無奈的選擇。


                          我說不清《南京夢魘》無法維持網站和影片,后面是否有“融冰”作為大氣候施加了影響。但我知道,對于一段沉痛的歷史來說,它被正視、被記取,原本與融冰或者冰凍沒有關系。融冰也罷,冰凍也好,無改于已經發(fā)生的事情。

                          朗恩博士說,制作這部紀錄片的過程中,“不斷遭到中國人的毀謗中傷和個人攻擊”,“直到今天毀謗和攻擊還在繼續(xù)”,“一些中國人,中國組織和機構不僅不合作,反而對我有敵意”,“不僅拒絕在劇院、電視臺播放我的電影,還不允許這部電影在中國出版或銷售DVD”,影片得到的捐款少于1000美元,只有不超過10個人捐款,遠遠不能支付這部電影的成本和費用,目前已無力為這部獨立制作的影片續(xù)簽音樂使用版權費用和網站維護費用。

                          這個陳述中,既有感受,也有事實。事實的部分與感受的部分,我想應該分而論之??傮w的事實是,《南京夢魘》將要停止傳播,原因是經濟上無法維持。一些細小的事實是,影片沒有能夠得到來自中國人的捐助,DVD未能在中國出版或銷售。總體的感受是,來自中國人、中國組織和機構的不合作、誹謗、攻擊和敵意。

                          我把來自中國人、組織和機構的不合作、誹謗、攻擊和敵意作為朗恩先生的“感受”,而不是“事實”,是因為我沒有能夠看到充分的事實來證明這些感受是確鑿無疑的。但我們需要判斷的是,到底是商業(yè)原因還是非商業(yè)的原因導致了《南京夢魘》的結局。如果這部影片在中國的命運是非商業(yè)因素所決定的,那么,應該反對的是權力和意識形態(tài)的顢頇;如果影片的命運是商業(yè)因素決定的,那么值得思考的便是中國人文化態(tài)度與文化行為之間的巨大差異。

                          一個顯在的事實是,在一個似乎全民都以忘記南京大屠殺為恥的時代,《南京夢魘》這部幾乎是第一部完整紀錄事件的影片沒有獲得基本的票房。我不能同意那種簡單的邏輯:“是中國人就去看《南京夢魘》?!钡蚁?,如果不忘大屠殺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實在的歷史態(tài)度,那么,會有更多的人去觀看這部某種程度上可稱信史的影片。遺憾的是,對于很多人來說,不忘大屠殺正是一句口號,一種簡單的態(tài)度,不必以了解歷史為前提,所以對歷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就不必在意了。我想,這與否定南京大屠殺的人有多大差別呢?大屠殺到底如何,他們一樣地并不關心,他們所有的不過是立場、態(tài)度、口號罷了,盡管方向全然不同。

                          記取歷史,不是要堅定仇恨,而是要堅定和平的信念。反抗是權利,戰(zhàn)爭與屠殺則是罪惡。教訓慘痛,而我們應超越仇恨,人類應該和平。不能客觀地面對歷史、反思歷史,戰(zhàn)爭、鎮(zhèn)壓、威服、剝奪等等,就難免被所謂的“強者”用作達成目的的工具。

                          《南京夢魘》是一面鏡子,它照出的影像是,我們有無比高昂的聲音在呼喊“不忘大屠殺”,但這個聲音其實又無比空洞。那只是一個口號,而不是一種真切的歷史認知,喊著口號的人們甚至沒有了解歷史的興趣。

                          朗恩博士寫道:“我回想起中國人對待約翰·拉貝,魏特琳女士以及所有建立南京國際安全區(qū)的西方人士的可怕態(tài)度。約翰·拉貝孤獨死于貧困,被稱為活菩薩的魏特琳孤獨自殺。那些本該屬于他們的雕像在哪里?那些應該由中國鑄造的雕像在哪里?”

                          確實,這是在口號之外的。我們把拉貝和魏特琳視為證人,而沒有看到他們身上的人道光芒;如同我們把屠殺視為民族受害的證據乃至民族仇恨的根據而不是人類的悲劇。歷史還是哈哈鏡,我們沒有能夠走出“正義”的曲解,沒有能夠超越口號代替認知的迷宮。我們要記取的到底是什么,要汲取的到底是什么? (劉洪波 雜文家)

                        (責編:李艷)

                         


                        • 相關新聞
                        福建日報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