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時政觀察 > 正文

                        勞教試點:要“變身”不要“變裝”

                        www.fjnet.cn?2012-08-29 09:28? 王  琳?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據(jù)中央人民廣播電臺8月28日報道,甘肅、山東、江蘇、河南的四個城市正在試點勞教制度改革。但有關改革的內容,媒體述之不多,相關城市也未主動予以披露。從南京市政府去年11月8日發(fā)布的《關于成立南京市違法行為教育矯治委員會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中可以看到,此項試點是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等十部委關于印發(fā)《違法行為教育矯治委員會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進行的。

                        “違法行為矯治法”(后改為“違法行為教育矯治法”)曾一度被認為是勞教制度的終結者,最近兩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計劃中,均有它的身影。從被寄予厚望,到步履維艱,總有什么原因在阻礙著它的推進。既然在全國性立法上難以破冰,通過地方試點積累實證經(jīng)驗以修補法案,兼打消反對者的顧慮,也算是務實的穩(wěn)妥改革之道。

                        阻礙勞教改革的最大理由在于,若對現(xiàn)行勞教制度進行傷筋動骨式的改造,將對社會穩(wěn)定構成極大威脅。但事實上,不改革勞教對社會穩(wěn)定的威脅同樣存在。從威脅的對象來分析,改革勞教使之合乎法治,合乎政治倫理的底線,對公民權益保障無疑是有利的。

                        實際上,“勞教”從來不是“刀把子”,它在名義上仍是一項“教育”制度。但它不是刑罰,在剝奪被勞教者人身自由上卻勝似刑罰;不是行政處罰,在流程上又由行政部門一手操辦。一言以蔽之,勞教就是由公安部門自行立案、自行調查、自行決定又自行執(zhí)行的一家獨斷。權力如此集中,在強化了個人意志的同時,也傷害了程序法治。30多年來,對勞教的質疑以及提請人大對勞教制度進行改革的聲音一直不絕于耳。

                        湖南永州唐慧被勞教一案令勞教制度再次站到了風口浪尖。從一些門戶網(wǎng)站推出的民意調查來看,網(wǎng)民對廢除勞教或至少是改革現(xiàn)行勞教制度已形成了多數(shù)共識,分歧更多存在于何時廢和如何改。

                        從國家層面來看,也是強調要“改”。不然就不會有數(shù)易其稿的“違法行為教育矯治法”和四城市試點勞教改革了。遺憾的是,全國性立法總是差臨門一腳,邁不過提交審議的關鍵一步。地方試點也躲躲藏藏,在公共輿論平臺上,能夠找到的相關信息極為有限。這非但不利于公眾參與,也容易在暗箱試點中,將改革的意旨走偏。

                        從目前來看,勞教制度越早改革越好,然而問題的焦點在于作為勞教制度的替代品如何既能納入法治的軌道,又破除勞教“自偵自審自判自執(zhí)”的弊端。若僅僅將“勞教”換成“違法行為教育矯治”這一新鮮的名詞,而在程序設計上仍沿襲以往,則將仍是“穿新鞋,走老路”的新瓶舊酒,注定難以得到公眾的支持。

                        當務之急,應是將各方提交的相關改革方案予以公開,發(fā)動公眾參與其中,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尋求共識,并提交人大討論,以期借助民間智慧和立法博弈來推動一部良法的出臺。四城市試點勞教改革的使命,也理應是打破“換湯不換藥”式的“變裝秀”,努力實踐建立在法治基石之上的“變身”。

                        王琳(海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頁面無法找到
                         
                        頁面沒有找到,5秒鐘之后將帶您進入首頁!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