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300顆土雞蛋孵出的是親情正能量

                        www.fjnet.cn?2013-02-07 16:11? 新華每日電訊?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過年團聚已經不是簡單的過節(jié)方式,而是一種沉淀于民族內心的文化觀念,是維系穩(wěn)固中華民族家庭親情的內在紐帶

                        近日,網友施先生發(fā)來一條春運微故事,今年他老婆剛生了兒子,他們沒有回家,準備把父母從湖北黃州接到廣東過年。父母出發(fā)前,他一再叮囑,春運路上人多,不要帶東西過來。但老父親和老母親還是背了100斤花生油和300個土雞蛋給他們。(2月6日《武漢晨報》)

                        34億人次的人口大遷徙,總讓春運這個話題五味雜陳。有辛酸,河南南陽農民工王新周從北京返鄉(xiāng),上火車前沒有吃晚餐,12小時的旅程,只得靠幾個砂糖橘充饑;有無奈,盡管在火車上沒有座位,甚至沒有立錐之地,但你依然得掏錢買全價票;也有感動,無論是游子從遠方為父母捎上一件新衣,還是老父母跋山涉水給子孫送來土雞蛋,都讓人情不自禁、眼眶濕潤,再僵硬的內心也在瞬間被溫暖的親情互動所融化。

                        親情互動的符號載體往往充滿質樸的味道。一雙母親親手納的鞋底,一箱從家鄉(xiāng)帶來的土雞蛋,都是最好的見證。在擁擠的春運旅程里,施先生年邁的父母第一次出遠門,轉車三次,“護送”300顆土雞蛋從湖北黃州到廣東佛山,殊為不易。土雞蛋、花生油,并非稀罕之物,或許在佛山任意一個農貿市場都能買到,但我們卻可以想見,當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著用父母汗水換來的食物,這其中蘊含的味道一定遠遠超越了食物本身,這或許正是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透出的那份令人回味至深的“媽媽的味道”。

                        另一方面,親情互動也無需苛刻的外在條件。26歲的施先生每月工資3000多元,結婚后他還沒能力購房,便和妻子向工廠申請了一間20多平方米的“夫妻房”。父母的到來,無疑會讓這個家庭更顯擁擠和局促,但這卻絲毫沒有阻擋家人的團聚。正如施先生所言:“春運再擠,親情始終阻不斷?!薄   ∠啾戎?在我們身邊,因為給予親情互動太多的附加因素,很多人正在為團聚而焦慮。也許還沒有顧得上選擇另一半,回到家鄉(xiāng),如何面對三親六眷熱切的目光?走到“外面的世界”時內心豪情萬丈,如今歸來卻是空空的行囊,既無車也無房,該如何面對江東父老?有統計顯示,接近七成的居民為回家過年而犯愁,過年焦慮癥正在困擾著很多很多的人。

                        過年團聚已經不是簡單的過節(jié)方式,而是一種沉淀于民族內心的文化觀念,是維系穩(wěn)固中華民族家庭親情的內在紐帶。300顆土雞蛋之所以能成為新聞,是因為擊中了人們的情感軟肋,重新喚起人們對家庭、親情的思考。在城鄉(xiāng)鴻溝還遠未填平的當下,往往是父母在這頭,自己在這頭,一年中相聚的時間少得可憐,父母日益老去,他們眼中對親情互動的渴望也愈加強烈,留給我們徘徊、猶豫的機會其實已經不多。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樣的遺憾永遠無法彌補,唯有好好珍惜當下。很多時候,親情互動缺的不是能力和渠道,而是動力和意愿,盡管堅硬的現實壓縮了社會互動的空間,限制了人們的情感表達,可我們依然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親情互動的載體。即使存款不多,無車無房,幾顆土雞蛋,一桌團圓飯,就是最好的親情互動和心靈旅行。新華每日電訊

                        • 責任編輯:唐麗萍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頁面無法找到
                         
                        頁面沒有找到,5秒鐘之后將帶您進入首頁!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