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時政觀察 > 正文

                        “改文風”要害在于修政德

                        www.fjnet.cn?2013-04-11 08:17? 人民日報?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改文風”要害在于修政德

                        ???? ?——轉(zhuǎn)作風、正學風、改文風之三

                        如果思想沒有變化,僅僅是在修辭表達上做文章,就難保去掉了文件氣的官話套話,又來了鄉(xiāng)土味的“新八股”

                        隨著改作風的強勁蕩滌,文風話風也有了新氣象:不念稿,說實話,撈干貨,談問題,“打鐵還需自身硬”等成為流行語,領導人外事報道甚至比微博還短。然而,新風勁吹之下,不少文風上的積弊更顯觸目。

                        “領導不在”的托詞、敷衍塞責的“紅豆煮水”論、出事之后的“高度重視”說、常年掛著的“萬能回復”帖……凡此種種,人們并不陌生,進行治理的文件規(guī)定也數(shù)不勝數(shù)。于是有人不免慨嘆:撼山易,撼官話套話難。這既說明文風問題這塊硬骨頭不好啃,更要求改文風必須找準癥結(jié)、抓住要害,方能有成效、見長效。

                        俗話說“文如其人”,唐代書法家柳公權(quán)曾以“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勸諫唐穆宗,點明了文風與政德的相互關系。文風是一面鏡子,映照了能力與水平,折射出責任與品質(zhì)。文風不正,“長、空、假”泛濫,還不只是表達僵化、學識簡陋,根子還在黨性不純、政德不修。

                        比如,明哲保身,怯于任事,就會揣著明白裝糊涂,面對矛盾繞著走,講些不痛不癢的“羅圈話”;公私不分,功利熏心,就會絞盡腦汁討好上級,挖空心思吹噓政績,大寫馬屁文章、大放“空炮”;喪失底線,口是心非,就會當面說一套、背后做一套,成為口言善、身行惡的“兩面人”;脫離群眾,漠視民生,就會居高臨下打官腔,講一堆漂亮的空話、無用的廢話。

                        鐵肩擔道義,才能妙手著文章。當年,毛澤東歷數(shù)黨八股的“八大罪狀”,其中一條就是“不負責任”。今天,一些人還是官話套話不離口、官樣文章寫不夠,說到底,就是對問題不敢觸碰、對事業(yè)不敢擔當、對人民不盡職責。文風背后是思想,字里行間見精神,文風問題往深里說,考驗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反映的是權(quán)力觀、事業(yè)觀、政績觀。

                        不良文風,正是滋生于當官做老爺、以權(quán)謀私、個人至上等思想土壤,蔓延于因循守舊、弄虛作假、追名逐利等觀念誤區(qū)。文風的變味,其實也在警示權(quán)力的變質(zhì)。如果任其發(fā)展,就會成為隔離干群的圍墻、捆住干部的套索、掣肘改革的阻礙,從而損害黨和政府公信力,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失去感召力、親和力。中央之所以將改文風與轉(zhuǎn)作風、正學風“三風”并提,其實正是從執(zhí)政為民、實干興邦的政治高度,努力塑造有公心、得人心的中國夢領航者。

                        古人云,志高則言潔,志遠則旨永。改文風,只有從源頭治理,在涵養(yǎng)政德上下功夫,才能見真章。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只有自己的境界高了,沒有私心雜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講出的話、寫出的文章人們才愿意聽、愿意看。如果思想沒有變化,僅僅是在修辭表達上做文章,就難保去掉了文件氣的官話套話,又來了鄉(xiāng)土味的“新八股”。

                        曾有調(diào)查顯示,近半數(shù)的參與者選擇“看領導臉色和周圍環(huán)境決定是否講真話”,一些“老機關”也坦陳“真話危險,虛話保險”,還有群眾譏諷某些干部“編了很多謊,卻得了頭等獎”。這些問題,凸顯了文風問題的復雜性。改文風不是改文字,也不只是各級干部的“個人作業(yè)”。身處“一言堂”、置身“名利場”,只能是假話連篇、套話扎堆。越是深入改,就越要凈化政治生態(tài),重塑權(quán)力倫理,讓為民、務實、清廉成為普遍的價值追求?!敖Y(jié)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常修為政之德,管用的短話、基層的實話、富有活力的新話,就有了源頭活水,清新樸實的文風就有了激蕩人心的力量。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頁面無法找到
                         
                        頁面沒有找到,5秒鐘之后將帶您進入首頁!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quán),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