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教育講堂 > 正文

                        高校不該成三公經費公開的盲區(qū)

                        www.fjnet.cn?2013-05-31 08:23? 胡印斌?來源:法制日報 我來說兩句

                        2013年1月,公益人士雷闖先后向全國113所高校寄出信息公開申請信,申請公開2012年“三公經費”各項支出的具體金額。目前,雷闖僅發(fā)現(xiàn)成都大學公開了2012年的三公經費。清華大學等7所高校未明確表示是否公開;西南交通大學表示暫不公開;首都師范大學等4所高校明確拒絕公開(5月30日《中國青年報》)。

                        向113所高校提出申請,40所高?;貜?1所高校公開,4所高校明確拒絕公開??磥?國內高校在“三公經費”公開的道路上,注定還將經歷一些周折。這個過程會有多長,既取決于高校對于信息公開的認知,更取決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推進高校財務公開透明的決心。不過,當信息公開已成大勢所趨之際,高校沒有理由繼續(xù)成為“三公經費”公開的盲區(qū)。

                        這些年來,國家對于教育的財政投入不斷加大,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首次實現(xiàn)4%的目標,達到2萬億元。而從投資的分配來說,高校所占比重偏高。隨著財政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用好管好教育經費的任務更突出,要求更迫切,社會關注度也更高。如果說,就目前而言,高校財務實現(xiàn)全部公開尚不具備條件,但參照政府部門公開“三公經費”,則應屬題中應有之義。

                        其一,高校雖然不屬于政府部門,但經費多來源于公共財政,其工作人員也屬于事業(yè)編制人員,出于向社會公眾負責任的考量,理所當然應該公開“三公經費”。此前,西南大學回復雷闖“不公開的理由”居然是,“您申請的事項與您的工作、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無關。”這顯然是對公共財政的誤解,須知,高?!叭涃M”來自財政,公民當然有權利過問去向。

                        其二,時下很多高校拼命擴張,除了爭取公共財政撥款之外,還從社會上大量融資。充裕的資金,加上不受約束的權力,這就使得高校在“三公經費”的使用上缺乏必要的節(jié)制。因此,有必要以公開透明的“三公經費”,遏制日益蔓延的高校腐敗現(xiàn)象。

                        此外,目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于高校的財務監(jiān)管主要還是內部監(jiān)管。盡管這些年來教育財務制度越來越完善,管理也越來越規(guī)范,但是,實際效果似乎并不樂觀。專項檢查也好,財務巡視也罷,類似的內部監(jiān)管不僅易于走過場,也容易滋生新的腐敗。唯有下決心推進公開透明,把經費使用情況放到陽光下“曬一曬”,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方有可能真正改變目前缺乏節(jié)制的狀況。

                        高校公開“三公經費”,并不存在天然的壁壘。作為學術的淵藪,引領風氣的高校理應積極順應潮流,以最大的公開透明踐行辦學的宗旨。其實,高校“三公經費”公開并非難以做到,關鍵在于有沒有推動的決心。在這方面,教育部2012年12月20日印發(fā)的《教育部關于做好高等學校財務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并未對高校的財務信息公開作硬性規(guī)定,不過是一個拖延的借口罷了。來自安徽省的消息稱,從今年開始,安徽省高校將嚴格壓縮行政經費,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推行“三公經費”全公開。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頁面無法找到
                         
                        頁面沒有找到,5秒鐘之后將帶您進入首頁!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