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時政觀察 > 正文

                        批評與自我批評關鍵要“真批實評”

                        www.fjnet.cn?2013-09-28 08:02? 沈小平?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9月23日至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聯(lián)系省河北,全程參加并指導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這是23日上午,習近平聽取中央督導組關于河北省委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匯報。?? 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習近平總書記9月23日至25日在河北參加省委常委班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河北省是習近平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聯(lián)系的省份,曾專程到河北調研指導教育實踐活動,對召開好民主生活會提出要求。在總書記自始至終參加并指導下,河北省委常委班子這次民主生活會為各級黨組織如何開好民主生活會做出了表率樹立了標桿。

                        總書記在會上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是解決黨內矛盾的有力武器。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需要勇氣和黨性,不能把我們防身治病的武器給丟掉了。批評要出以公心、態(tài)度誠懇、講究方法,要實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別真假,切忌從個人恩怨、得失、利害、親疏出發(fā)看事待人。這一系列論斷,為如何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既指明了努力方向,也明確了科學方法。

                        一個黨員不可能沒有缺點,一個政黨不可能不犯錯誤。但只要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就可以防微杜漸、未雨綢繆。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黨在9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抵御各種政治灰塵和腐朽思想侵蝕、糾正自身錯誤、保持黨的肌體健康的一件利器,也是維護黨的紀律、解決黨內矛盾、使黨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一件法寶。正因為我們黨自覺、主動把它作為能動改造主觀世界的方法,不僅找到了自我調整、自我完善的正確形式,而且也決定了黨在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的先進性。

                        應當看到,在一些黨員干部那里,這個為我們防身治病的利器卻變成了鈍器,銹跡斑斑。一些人“好人主義”思想嚴重,自我批評怕丟面子、批評上級怕穿小鞋、批評同級怕傷和氣、批評下級怕丟選票。實踐證明,作風硬度靠“嚴”打造。越深入推進作風建設,越要觸及臉面、觸及思想、觸及靈魂。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堅持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既解決實際問題,更要解決思想問題,促進作風轉變。

                        批評是送給別人的良藥,自我批評是對自己的解剖。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既要堅持原則,又要注意方法,正確把握好內容。自我批評,要對照先進性標準,深入查找自己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刻剖析自己在黨性修養(yǎng)上的根源,總結經驗教訓,拿出改進措施。開展批評,要本著對事業(yè)和同志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從關心、幫助、團結同志的愿望出發(fā),肯定主流,指出問題,同時幫助分析原因,明確努力方向。批評與自我批評,都要圍繞重點,聚焦“四風”,敢于揭短亮丑,改正缺點、修正錯誤,真正讓黨員干部受到教育、作風得到改進、行為更加規(guī)范。

                        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領導干部率先垂范是關鍵。領導干部擔負著領導、組織、帶領群眾實現奮斗目標的重任,也隨時處在群眾的關注焦點,其一言一行影響面大。領導干部要善于開展自我批評,勇于自我“揭短”,通過開展“正確的而不是歪曲的、認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真心實意地聽取來自黨員和群眾的批評意見。這樣,就能形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良好氛圍,黨員和群眾也才會敞開思想,提出意見,以領導干部為榜樣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徐特立同志說得好:“只有接受批評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見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養(yǎng)品?!敝灰覀兊狞h員干部都能既嚴于剖析自己,又勇于批評別人;既善于從別人的批評中得到警醒,又注意從批評別人中省察自己,真正讓批評與自我批評這把利器在作風建設的征程上閃光,我們黨就能始終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擁護,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實現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正能量。

                        • 責任編輯:林錦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頁面無法找到
                         
                        頁面沒有找到,5秒鐘之后將帶您進入首頁!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