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nèi)|國際|專題|網(wǎng)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 民生巷議 > 正文

                        象牙丑聞頻發(fā),是貪欲還是無知

                        2013-11-08 07:41:28?作者:任海軍?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林錦   我來說兩句

                        近日,一則關于象牙的新聞讓中國的海外形象蒙羞。坦桑尼亞警方在3名中國人住宅內(nèi)發(fā)現(xiàn)700多根象牙,重達近2噸,令人咋舌。

                        近年來,大批腰包鼓囊囊的中國游客走出國門,除了掃貨奢侈品之外,對象牙等野生動物制品“嗜好”名聲在外。拿非洲來說,購買象牙、犀牛角等動物制品成為不少赴非旅行者的“首選項目”。筆者在東非肯尼亞工作時,接待的國內(nèi)朋友幾乎都會問同樣的問題:哪里可以買到象牙或犀牛角?

                        筆者還曾風聞,曾有國內(nèi)大型公務團體到來后使非洲某國黑市的象牙、犀牛角制品為之一空。中國游客熱衷這些動物制品的新聞在非洲媒體上多次出現(xiàn),不僅給國人的形象帶來負面影響,有時甚至釀成丑聞。

                        曾記否,12年前,我國某援外醫(yī)療隊的15名醫(yī)務人員在布魯塞爾國際機場以涉嫌走私象牙罪被逮捕,他們的行李中查獲了150公斤象牙和象牙制品。日前,海關總署披露了一起特大象牙走私案,共查扣2154支(根、段)象牙及制品,合計7.68噸,價值3.78億元,令人觸目驚心。

                        為何國人對象牙、犀牛角等如此癡迷?

                        首先是貪欲。若是問國人買它們作甚,答曰國內(nèi)現(xiàn)在就認這個。拿象牙來說,有的打算雕刻成精美工藝品給官員或朋友送禮;有的覺得象牙以后越來越難獲取,先囤點再說,打算坐等升值;有的則為了炫富,覺得家里擺些稀有的象牙制品是財富的象征。買犀牛角則是因為聽信犀牛角能治癌癥,磨成粉可以壯陽。

                        其實是無知??茖W檢測證明,犀牛角的成分只是并無多少神秘性可言的角蛋白,與人的指甲無異。追求刺激或打算靠犀牛角治癌癥者還不如咬自己的手指甲。靠象牙炫富,純粹是扭曲財富觀的體現(xiàn),經(jīng)不起時間的檢驗。

                        更重要的是,熱衷于購買這些動物制品等于間接的掠殺,人們在出手之前要捫心自問一下良知。要知道,野生動物制品往往來自血腥盜獵,既違反當?shù)胤?,也危及這些瀕危物種。世界自然基金會曾發(fā)表報告稱,越南、中國以及泰國等亞洲國家對象牙、犀牛角的需求使得中部非洲和南部非洲的大象、犀牛被大量獵殺。有報告稱,今年是1989年象牙貿(mào)易被禁以來災難尤為慘烈的一年。在非洲,每天約有100頭大象被殺。算算看,坦桑尼亞查抄的近2噸象牙意味著至少300多只大象被獵殺。正是在國人需求的推波助瀾之下,目前象牙的黑市價格約為每公斤兩萬多人民幣,而一根犀牛角的價格甚至炒到30萬美元。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打擊象牙、犀牛角制品貿(mào)易需要普通人和政府都發(fā)揮作用。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斬斷象牙等非法交易的鏈條,幫助追蹤和打擊從事這種非法交易的掮客。個人則應該意識到,你手中的每件象牙制品都來自一頭死去的大象,而每根犀牛角都會要了犀牛的命。主動拒絕買賣、收藏象牙、犀牛角等制品就是以實際行動保護這些瀕危物種。

                        貪欲與無知助推了盲目索求,是該和象牙、犀牛角等說再見的時候了。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nèi)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