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以公信力防止話語權失衡

                        2014-01-08 07:02? 王 鋒?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錦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網絡世界表面上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由于參與者自身的路徑依賴,一開始就不可能是完全平等、完全自由的,注定有差異性。參與各方話語權的嚴重失衡,是網絡謠言不斷放大的關鍵所在。

                        網絡謠言是一種特殊的謊言。在網絡這個特殊環(huán)境中,通過編造、修飾和拼接碎片信息,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網絡謠言往往是一種惡意的謊言,它借助現(xiàn)代通信技術,不僅傳播方式更快,影響范圍更廣,而且可以更隱蔽地欺騙網友感情。在現(xiàn)實中,雖然也有無意為之的誤會,但許多網絡謠言都是故意為之,沖撞著社會成員的道德底線。

                        謠言在網絡上傳播的時候,為何人們不質疑其真實性,在某種情況下還把它們當做權威的信源呢?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社會轉型期公共空間發(fā)育的不成熟性。這里既有特殊的因素,也有網絡世界共性的原因。特殊是指當前的社會文化中缺乏公共空間的概念,缺少公共空間的意識,缺失公共空間的維護。共性則是指網絡這個看似自由的平臺背后,恰恰蘊含著虛擬世界中各個參與者、行動者的不平等性。

                        哈貝馬斯曾把公共空間中的行動者分為兩類,“一種是從公眾中間涌現(xiàn)出來的組織松散的行動者,一種是站在公眾面前的、從一開始就擁有組織權力、資源和威脅潛力的行動者”。所以,即便網絡世界表面上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由于參與者自身的路徑依賴,使得公共空間的行動者一開始就不可能是完全平等、完全自由的,注定是有差異性的。這意味著,網絡世界的參與各方存在著話語權上的不平等,甚至會出現(xiàn)話語霸權。以此來分析網絡謠言的傳播過程,始作俑者與積極傳播者的面目就看得更為清晰——當其刻意制造某種謠言的時候,他們往往能夠利用自己在技術或資源上的優(yōu)勢,讓網絡世界的被動接受者不知不覺陷入其中。

                        從去年披露的幾起網絡謠言案來看,“秦火火”、“立二拆四”之流,除了始作俑者自己赤膊上陣之外,背后都少不了專業(yè)網絡技術公司助推。換句話說,在這樣一個“專業(yè)推手”之下,普通網民很難分辨清楚信息的真?zhèn)?。在這里,參與各方的話語權是嚴重失衡的,這是網絡謠言在人為操縱下不斷放大的關鍵所在。而第三方的失語,則加劇了話語權的失衡。當普通網民依據自身經驗難以辨明真?zhèn)沃H,作為第三方的政府部門就應及時出面,準確發(fā)布權威信息,幫助澄清相關情況,這是對話語權失衡的事后彌補。倘若監(jiān)管不力在前、集體失語在后,第三方本身的權威性就會受到質疑,致使受挫的公信力雪上加霜,長此以往便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

                        網絡時代,一切人都是在場者,一切人都是參與者與行動者。均衡網絡空間的話語權,離不開公共空間的健康發(fā)育。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中國網友逐漸自發(fā)地建立網絡社會的行為準則。在一個公共空間相對成熟的社會里,民眾的理性趨向、話語權利都會相對平衡,謠言的傳播也會相對較弱。因此,應該建設好網絡空間的傳播環(huán)境,一手扶持公共空間的發(fā)育,一手管控謠言傳播的渠道,針對信息傳播中的不對稱性,建立信息公開發(fā)布的機制,最終以提高公信力的方式保障話語權的平衡。

                        (作者為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后)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