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違規(guī)提前退休與社會公平背道而馳

                        2014-01-15 10:02? 譚  敏?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 在人社部等部委討論推出“延遲退休”政策的當下,普遍存在的提前退休現象實在有違社會公平。

                        日前,人保部社保研究所原所長何平在清華大學一次學術討論會上指出,各地普遍存在提前退休現象。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手機騰訊網對19289人進行的民調顯示,92.0%受訪者坦言自己身邊“提前退休”、“提前離崗”現象較多。其中行政和事業(yè)單位占了78%。

                        仔細分析提前退休的主要原因,無非有三點,一是國企改革和機構改革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和成本。機構精簡后,通過贖買的方式讓現職人員提前離崗,來為改革開路。最突出的便是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大量的中央機關和部委局工作人員提前退休,而且多數增加了工資或待遇。日前舟山大部制改革后,也有100多名干部將按規(guī)定提前退休。二是為新官員和管理者上位鋪路,這也是引起公眾爭議最大的。去年年底,河北黃驊市“以干部年輕化”的名義要求全市科級干部超過53歲,副科級干部超過52歲的干部全部提前離崗休養(yǎng),同時提高三級工資。此事引起極大討論。這種情況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只是自愿和強制的差別。三是一些公務員自己認為晉升空間不大,退下來不干活也不影響待遇,如有余力還可以到企業(yè)兼職,何樂而不為?

                        在國家的現行政策里,對提前退休有嚴格規(guī)定。《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中明確規(guī)定了退休年齡,《公務員法》里也并未提及可提前離崗??梢哉f,多數提前退休和離崗都是違規(guī)行為。如果說,為機構改革配套的提前退休,作為歷史遺留問題,公眾還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話,那么,打著“干部年輕化”名義的“騰位子”式的提前離崗,有的暴露出了地方組織部門急于出政績的沖動,有的則是地方領導借重新提拔干部來平衡上下關系,搞人情交易,使得提前退休成為尋租腐敗的溫床。

                        在人社部等部委討論推出“延遲退休”政策的當下,普遍存在的提前退休現象實在有違社會公平。據不完全統(tǒng)計,僅河北黃驊市在編不在崗的公務員就已超千人,全國統(tǒng)計下來更不是一個小數目。公務人員沒到退休年齡就退下來,造成了人才的浪費,而只拿錢不干活,又增加了公共財政的負擔,公帑養(yǎng)閑人是民生不可承受之重。此外,提前退休人員不僅不用繳納養(yǎng)老金,反而導致養(yǎng)老金支出規(guī)模擴大,使目前已陷入空賬危機的養(yǎng)老保險基金更加捉襟見肘。這也會影響正常退休者的社會保障水平。

                        “延遲退休”本就是針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人口減少、養(yǎng)老資金缺口矛盾突出的現實提出的,以彌補社保資金日顯不足和人口紅利日趨消失的現實。可現在,一方面要延遲退休,另一方面又讓大量的人提前離崗“吃空餉”。如此矛盾,如果不通過制度化的途徑來化解,盡快規(guī)范提前退休和提前離崗的不正?,F象,后果堪憂。

                        首先,應該按照國家法律法規(guī),嚴格執(zhí)行提前退行的審批監(jiān)管,堵住制度漏洞。即使是大部制改革精簡下來的人,是不是一定就要退休?許多部門一邊裁人一邊卻雇著大量的臨時工作人員,精簡下來的人能不能內部消化掉?其次,應該盡快推動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改革,逐步實現養(yǎng)老雙軌制并軌,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xù)的社會保障制度。

                        養(yǎng)老制度改革與每個人切身相關,是最受公眾關注的。如何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下討論和解決問題,保障大多數人的權益,考驗政府的智慧。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