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nèi)|國際|專題|網(wǎng)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為福建“三難”變“三易”點贊

                        2014-01-24 16:52? 陸敬平?來源:東南網(wǎng)  責任編輯:林錦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縮減審批項目、縮短審批時限,嚴查效能低下、實行效能告誡。去年以來,我省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說不,克服庸、懶、散和辦事效率低下問題,倡行“馬上就辦”。開門迎客 笑臉待人 高效為民。(1月23日,東南網(wǎng))

                        飽受大眾和媒體的詬病的“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絕非福建所獨有,而是全國許多地方群眾到政府機關辦事的真實寫照。要徹底改變這種痼疾確非易事,僅靠一個會議或一份文件很難湊效。因此,窗口服務單位必須要擁有敢向自己開刀的勇氣,建章立制督查跟進,從嚴查處不留情面。配套措施跟上了,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從福建的成功實踐來看,克服庸、懶、散和辦事效率低的問題,起碼做到了三點。

                        首先是領導率先垂范,要求下級做到的,領導率先做到。福建省將省級行政審批保留項目由2012年的379項,減少到2013年的331項,審批承諾時限縮短至法定時限的60%以內(nèi)。也就是說,上級先動手,大大縮減了審批項目和審批時效。省級機關工作率先改變了作風,開門迎客,笑臉待人,高效為民。言傳身教抵過萬千要求,領導帶了頭,下級部門還有何理由不這么做。

                        其次是嚴查重處。福建省治頑疾出重手。為了徹底轉變機關工作作風,加大效能問責力度,去年一年嚴肅處理76個單位和83起違反機關效能建設規(guī)定的人和事,并對2420人實行效能問責,其中效能告誡901人、通報批評679人、誡勉教育840人。可見,福建省政府下了持之以恒的苦功夫,做了大量明查暗訪的工作的。并且,他們在及時查處中一視同仁,不姑息遷就,不敷衍搪塞,取得了這些讓人看得見,摸得著的效果,也起到了以儆效尤的作用。

                        再次是逼出辦法。要想有效化解“三難”,必須出臺有針對性的舉措。福建用高壓緊逼的方法,促使各單位想方設法對“三難”說不,并以落實“馬上就辦”為牛鼻子,加強效能建設,提高辦事效率。去年,具有行政審批權的45個省直單位中,有30個設立了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或服務窗口;全省鄉(xiāng)鎮(zhèn)(街道)建立便民服務中心1047個,占鄉(xiāng)鎮(zhèn)(街道)總數(shù)的94.5%;村(居)建立便民服務代辦點13633個,占村(居)總數(shù)的82.5%。同時,大力推行網(wǎng)上審批。這些便民服務單位和措施確實讓群眾感受到各級黨政機關的作風的根本轉變。

                        雖然,福建此項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下一步,全省將加大辦案力度,“吃拿卡要”和“庸懶散”等問題將受到查處。今年下半年,將挑選一批基層工作人員,對相關的典型案件進行通報,嚴查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行政審批、行政執(zhí)法、項目安排、資金分配等工作中的違法違規(guī)行為,力促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勤政廉潔。

                        “三難”變“三易”,就是要給機關工作人員帶上“緊箍咒”,讓他們把心系民眾,為了民眾,服務民眾作為己任,用實際行動來贏得我們的理解和支持。這種以民文本的服務理念值得點贊!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nèi)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