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客觀理性看待韓國“申遺”

                        2014-03-21 16:48? 丁建庭?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韓國“申遺”日前傳出新動向——暖炕申遺,這很容易讓國人聯(lián)想到我們的“土炕”。于是乎,許多中國網友再次表達出情感上的不能接受,“全世界,不,全宇宙都是‘思密達’的”,不忿之情溢于言表。

                        這不是網友第一次發(fā)出不忿聲音了,每每遇到類似的與中國相關的申遺項目時,總是習慣性誤以為韓國人來“搶”,民族主義的向心力一下子被激發(fā)了出來。這種對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關心,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文化自覺的體現,是值得理解和肯定的。但不得不說,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以及媒體的誤導,不少對韓國“申遺”的批評選錯了靶子。比如,此次“暖炕申遺”其實指的是具有朝鮮半島特色的“溫突”取暖系統(tǒng),與中國的“土炕”并非同一概念;早前,韓國的“端午祭”也并非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端午節(jié);韓國也沒有所謂的“中醫(yī)申遺”,只是將一本叫《東醫(yī)寶鑒》的醫(yī)書申報世界紀錄遺產;“活字印刷術申遺”同樣屬于張冠李戴,韓國只是有一本佛經入選世界紀錄遺產,這本佛經被認為是現存最古老的金屬活字印刷品。這些所謂申遺完全是無中生有,或網友杜撰,或媒體誤導。

                        韓國“申遺”為何落得這般境地?從積極的方面看,由于中韓文化有許多相通共融的地方,不少人對韓國“申遺”的敏感表現,本質上是一種對自己文化的重視和推崇。而這樣一種心態(tài)常常被一些不負責任的網友和媒體利用,有意無意就會挑起一些子虛烏有的文化爭端。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祭孔大典”的申遺消息,除了國內論壇外,韓國媒體根本沒有相關報道,但我們的一些媒體不加核實卻言之鑿鑿,結果便挑起了一場自娛自樂式的罵戰(zhàn)。在韓國“被申遺”之外,還產生過“搶祖宗”謠言——“孫中山是韓國人”、“孔子是韓國人”、“李時珍是韓國人”、“姚明是韓國人后裔”……雖然這些消息最終都被證偽、相關媒體也被處理,但仍然被不少人相信。不明真相網友的調侃揶揄或可理解,但媒體故意制造爭議的做法卻值得警惕,其損害的不僅是公信力,還包括中國媒體的國際形象。

                        拋開韓國“被申遺”引發(fā)的不滿,假如韓國果真要把這些與中國有關的項目“申遺”怎么辦?我們就應該理直氣壯地罵其“偷”嗎?實則不然。正如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馬盛德所言,我們對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抱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心態(tài)。一方面,“申遺”不是專利申請,不等于商標注冊,不是說一個國家申請了某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就等于擁有了該項目的所有權,對于兩個遺產國家共同擁有的同源共享的項目,每一個國家均可以單獨申報,如果列入代表作名錄之后,也不妨礙其他的國家再次單獨申報;另一方面,“申遺”的本質,是從全人類的角度出發(fā),展示和傳承人類文明的燦爛成果,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既不是一個國家文化水平高下的評判,也無關民族文化的自信與否。如果明白了這兩點,我們對待韓國“申遺”就能夠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就能夠理解中國政府不受韓國“申遺”影響的緣由。

                        目前,我國共有38個非遺項目入選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優(yōu)秀實踐名冊,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中入選項目最多的國家,也是三個名錄都有入選項目的唯一國家?!吧赀z”不是一場比賽,不必唯恐落人后,理應經過充分研究論證、統(tǒng)籌考慮,選擇最具代表性的項目申報,這正是中國政府對待“申遺”的一貫態(tài)度。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