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nèi)|國際|專題|網(wǎng)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時政觀察 > 正文

                        放下架子 坦然面對“民告官”

                        2014-04-02 13:53? 婁士強?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林錦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國家制定行政訴訟法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于維護和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行政活動中的糾紛。對于行政機關來說,應當坦然應對坐上被告席這件事。

                        1日,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用長微博的形式,公布了10起行政訴訟案件。與很多人的習慣性思維相反,在其中大多數(shù)案件中,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敗訴了。

                        行政訴訟俗稱“民告官”,打官司雙方的身份不言而喻。公布的這些案件涉及多個部門,與老百姓生活關系密切,可以看作一堂生動的普法課。隨著司法信息公開力度的加大,公民的權利意識和維權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對于行政機關來說,應當坦然應對坐上被告席這件事。

                        在濟南中院發(fā)布的長微博中,基本案情、裁判結果和裁判理由一目了然,還通過“意義點評”一項,指出適用法律的背景和現(xiàn)實意義,客觀上起到了普法教育的作用。在這些案件中,有車主質疑交警處罰不當?shù)?,也有企業(yè)起訴環(huán)保局環(huán)評程序違法的,其中不少與普通人的生活關系密切。通過這些典型案例,人們更容易了解自己在與行政機關打交道時,應當怎樣遵守法律,享有哪些權利,在權利受到侵犯時又該如何拿起法律武器。

                        司法信息公開以及公民權利意識和維權能力的提高,對政府部門來說確實是種壓力。公布的10起案件中多數(shù)是政府敗訴,司法日益成為糾正行政違法行為、維護公民權利的重要力量。對于政府部門來說,任何行為都要有法律依據(jù),不作為或是亂作為,就得承擔被起訴后敗訴的法律風險。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官民之間的糾紛,也應成為行政機關必備的一種能力。

                        當然,要想用好法律,首先得正確看待“民告官”,對于相對強勢的政府部門而言,尤其需要理性看待被起訴甚至敗訴情況。在此前被媒體曝光的一些行政訴訟案例中,“民告官見不到官”的情況很多。有些官員思想上很難接受被推上被告席的現(xiàn)實,認為當被告破壞了自己的聲譽,是件“掉價”的事。

                        事實上,在法律面前,官與民是平等的,沒有法外之人,也沒有法外之“官”。國家制定行政訴訟法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于維護和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行政活動中的糾紛,當了“民告官”中的被告也不是什么丟人的事。而且,政府部門和相關工作人員只有正視被訴的現(xiàn)實,善于運用法律手段,才能更好地解決糾紛;即便敗訴也應當從中吸取教訓,認清并糾正錯誤,避免因為類似原因再次走上被告席。

                        現(xiàn)在強調的法治中國,就是要讓包括官、民在內(nèi)的各類社會主體,都能自覺地把法律作為解決糾紛的手段,在這個過程中,尤其需要行政機關發(fā)揮帶頭作用,以建設法治政府為己任。那種把官民關系理解為“官管民”的觀念,以及靠缺席法庭審判、阻撓案件信息公開甚至拒不執(zhí)行判決來維護“面子”的做法,也該改改了。(本報評論員婁士強)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nèi)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