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時政觀察 > 正文

                        網絡安全,中國當自強

                        2014-05-22 07:03:09?馮全普?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錦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19日,美國司法部以所謂網絡竊密為由,“起訴”5名中國軍官。這樣莫名的指控,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凡此種種,在暴露美國網絡霸權思想的同時,更提醒我們思考全球化時代的網絡安全和網絡發(fā)展問題。

                        毋庸諱言,網絡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平”。而網絡的自由性、開放性,也使得世界再沒有“安全飛地”,網絡安全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一部分。不過,在日漸激烈的網絡競爭中,中國仍處于后手狀態(tài)。

                        雖然中國網民數量已達6.18億人,然而網絡大國并不等于網絡強國。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數據顯示,去年,7.6萬多個網站被境外通過植入后門實施控制,其中政府網站2452個。而去年8月25日,我國國家頂級域名(.cn)遭攻擊癱瘓。今年初爆出美國大規(guī)模入侵華為服務器,更是讓維護網絡安全、捍衛(wèi)國家利益成為共識。

                        這樣的情況下,面對在全球互聯網中仍處于主導地位的美國的無端指控,我們既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zhàn)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構建總體國家安全觀。

                        上月初,微軟宣布視窗XP操作系統(tǒng)“退役”,引來安全討論。我國現在幾乎所有的個人計算機和手機,操作系統(tǒng)都是國外的,核心芯片也依賴進口。這警示我們,只有擁有過硬的核心技術,才能真正根絕來自虛擬世界的安全威脅。當前,網絡正在向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轉換,抓住機會讓根服務器落戶我國,也是取得與大國相適應的國際互聯網治理話語權、強化國家戰(zhàn)略定力的必要之舉。

                        站在全球治理層面,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需要認識到,捍衛(wèi)互聯網安全是每一個負責任大國的使命。用“制裁思維”與“對抗思路”去處理互聯網事宜,自己卻偷雞摸狗上下其手,不但難以服眾,而且違背互聯網開放包容、互利互惠的精神。只有幡然醒悟、徹底放棄霸權思維,才能走出“零和博弈”,實現真正的全球網絡安全。

                        在很大程度上,互聯網讓“地球村”互聯互通,構建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已是必然選擇。告別一國獨大的優(yōu)越感,走出以鄰為壑的觀念,改變動輒拿大棒嚇唬人的定勢,正是美國需要掌握的“互聯網思維”。以協同創(chuàng)新、合作治理推進全球整體網絡安全,在問題亂花漸欲迷人眼時強化建設性交流,才能改變“賊喊捉賊”的荒謬現狀。

                        全球互聯網治理,責任是底盤,信任是驅動。因責任而充滿動力,因信任而分工協作,合作而不對抗、參與而不排他,只有這樣,才能將互聯網所體現的平等參與、互利互惠、即時溝通等,變?yōu)槿蛑卫眢w系的基本元素,通過自我超越達到自我實現。面對恐怖主義的蔓延與全球生態(tài)危機等多重國際威脅,每個國家都要認清敵人和朋友,既注重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推動網絡朝著互利互惠的目標前進。

                        那種單邊主義的傳統(tǒng)國際政治模式,在網絡時代已經越發(fā)走入窮途末路。然而希望那些網絡霸權者自動放棄錯誤做法,很多時候也許只是一廂情愿。更重要的是,作為技術上相對落后的發(fā)展中國家,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只有把完善網絡安全技術、增強網絡的自身“免疫力”作為當務之急,奮力建設網絡強國,才能真正扎緊自己的籬笆,擺脫受制于人的困境。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