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母校在消失,青春記憶何處安放

                        2014-05-22 15:44:34?龍敏飛?來源:重慶晨報  責任編輯:林錦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一張流傳于網絡的“貴州遵義四中老師下跪”的照片,讓一所百年老校的命運引起了廣泛關注,能讓老師們“跪求”保留的學校里,蘊藏著師生們怎樣的情感和牽掛?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和城市建設加快,一些學校包括不少百年老校被拆遷的例子并不鮮見,拆遷的原因也名目繁多。許多人惆悵不已:母校去哪兒了?到哪里尋找我們的校園記憶?

                        你的母校?是還真實地存在著,還是僅僅存在于你深深的腦海里?一方面,是城鎮(zhèn)化的步伐不斷推進;另一方面,是撤點并校的齊步進行。很多人的母校,就這樣悄悄地消失了。在今年兩會上,新華社記者采訪了十幾位代表委員,結果是大部分人的母校已經“面目全非”,或改頭換面、遷址重建,或因撤點并校而“名存實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有些改變在所難免,但“消失的母校”,仍讓人倍感悵惋與遺憾。

                        一所學校,無論其是否著名,也無論其有無悠久歷史,都承載著許多人的青春記憶。操場上的打鬧、桌子上的三八線、嚴厲的老師、天真的同學、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代人的青春印記。我們的汗水、我們的成長,都與母校的栽培有著莫大的關聯。遺憾的是,國內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過多地強調對“新”的追求,從而忽略了對文化的傳承,對鄉(xiāng)愁的保護,對青春印記的呵護,這是“母校不斷消失”的根源所在。

                        如果你回到記憶中母校的位置,如今卻變成一棟棟商業(yè)樓,或者變成了養(yǎng)殖場,真不知道你內心的情緒,該有多復雜。對青春有著重要見證的場所不復存在,想想都讓人感到錐心的痛。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保峰曾經表示,“為了給城市建設、商業(yè)開發(fā)讓路,許多校園不復存在,從表面上看是拆了一所學校,實際上折射出我們對歷史的態(tài)度,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闭\如斯言,消失的母校背后,其實是無處安放的青春記憶。

                        對于母校的保護,也不全是痛楚的記憶,還有正面的案例——2013年9月,蘭州市城關區(qū)最中心的百年老校蘭園小學面臨拆遷,事件曝光引發(fā)社會爭議,最終蘭州市、城關區(qū)兩級黨委、政府研究決定,停止蘭園小學拆遷計劃,蘭園小學將在原址永久保留。這是民意的勝利,也是堅決不妥協(xié)的勝利。在當時蘭園小學老師的聯名信中,有一句話至今為人們所提及:“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和學生受教育程度是一個城市發(fā)展的重要指標,如果把一個百年老校都鏟平了,還談什么城市品位和進步?”這樣的警言,理應為每一個決策者所信仰。

                        自然,不是每一所學校都是百年名校,都有不被拆遷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但在具體決策的過程中,對學校進行拆遷的速度慢一點再慢一點,以呵護許多人集體的青春記憶,應該不算太過分的要求。正如全國人大代表戴仲川所言,“現在國外很多學校,理念先進、設施現代化,但還是盡可能保留著各種古建筑、遺址、雕像等,給人一種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感覺,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笔堑?,我們保留了一所學校,不僅僅是保護了一方土地而已,而是保存了許多人的青春記憶,保存了學校應有的文化價值與歷史價值。

                        重慶晨報評論員 龍敏飛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