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離婚換拆遷款:違法行為還是民間“智慧”

                        2014-07-15 07:08:38?苑廣闊?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林錦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為了能在拆遷中獲得更多補償,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qū)云關鄉(xiāng)多個村近來出現(xiàn)大規(guī)模假離婚和買賣戶頭現(xiàn)象,有一個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已離婚。按戶補償催生了應對手段的“翻新”,當地買賣戶頭現(xiàn)象嚴重。

                        在巨大的現(xiàn)實利益面前,當地不少村莊上演了既荒唐無比又真實無比的現(xiàn)實荒誕劇:離婚換拆遷款和買賣戶頭。為了能夠多拿拆遷補償款,當地不但買賣戶頭現(xiàn)象泛濫成災,有些人更是全家離婚,連八旬夫婦都拄著拐杖去離婚。但網友在解讀新聞的時候,容易把全家離婚和買賣戶頭混為一談,當做是同一性質的事件來討論,實際上這完全是兩碼事,前者體現(xiàn)出的是村民對政策與規(guī)則聰明而合理的利用,而后者體現(xiàn)出的,才是涉及法律問題的詐騙犯罪。

                        先說“假離婚”。這里的“假離婚”之所以要打上引號,是因為從法律程序上來說,“假離婚”其實是真離婚,因為離婚者完成了國家規(guī)定的法定離婚程序,從法律層面解除了婚姻關系,這樣的離婚就是“真離婚”。盡管這種“真離婚”從意圖與目的上來看,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拆遷補償款,為了獲得更多的現(xiàn)實利益,但是在法律上卻無法認定他們的離婚是假的不是真的,更不可能通過法律手段來證明他們的離婚是無效的,所以不能不給予補償款。這也就意味著,村民是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民間智慧,實現(xiàn)了對國家政策的最大利用和自身效益最大化。

                        如果一定要說這其中有什么問題,那也是政策與制度本身存在的問題,存在能夠被村民利用的漏洞,而至少從法律層面來看,村民的做法既不違法,也無法定罪。所以一些法律專家和學者在解讀當地拆遷補償亂象時,也只能圍繞著買賣戶頭來談,卻無法對村民離婚給出一個法律說法。至于有人覺得這是當地人拿婚姻當兒戲,是不道德的行為,我估計更要被當地人嗤之以鼻。畢竟在幾百萬甚至是上千萬的真金白銀面前,犧牲婚姻的完美是多數人的必然選擇,放棄看得見摸得著的現(xiàn)實利益,去維護所謂的“婚姻道德”,那根本不符合村民的現(xiàn)實利益。

                        真正涉及到違法問題的,是買賣戶頭。無論是買戶頭騙取國家拆遷補償的村民,還是出售戶頭獲得既得利益的村民,從法律的角度上來說,都已經涉嫌詐騙罪。根據我國刑法第266條,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而村民的行為已符合法律對詐騙罪要件的規(guī)定。所以對這部分村民的行為,應該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guī)定嚴格處理,避免侵害國家利益的行為發(fā)生。

                        面對當地的拆遷補償亂象,我們應該分清哪些是法律問題,哪些是道德問題。對建立在法律和制度漏洞上的道德問題,你只能予以引導與教育,然后去彌補法律與制度的漏洞;對違法問題,則應該依法處理,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

                        苑廣闊(廣西職員)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