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非升即走”怎成教學型人才的逆淘汰?

                        2014-07-29 09:24:29?薛家明?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錦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時值7月,清華大學新一批教師續(xù)任/解聘工作已經完成。校方大概沒有預料到,方艷華老師的轉崗和閆浩老師的離開引發(fā)學生熱議?!胺巧醋摺闭呤欠裥枰{整、教師評價體系中學生的發(fā)言權有多大,成為公眾討論的熱點。(7月28日《中國青年報》)

                        清華大學推行“非升即走”制度,本是期冀通過引入競爭,讓“庸者走能者上”,打破人才流動的一潭死水。然而,由于簡單的以職稱評定論英雄,卻在無形中讓“非升即走”機制,成為了教學型人才的“墳墓”。造成許多教學成果斐然、同學認可的教師,不得不離開教學崗位。方艷華、閆浩兩位老師被“掃地出門”,只是“非升即走”改革的一個縮影。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惫磐駚恚處煹氖滓x是知識的傳遞。而如今,我們的大學卻喜歡以科研成果論英雄。職稱評定、工資晉級都簡單的以科研成果劃線。北京大學前黨委書記曾表示,“北大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北大每個終身教授都是一流學者?!比绱艘粊?,造成大學校園里,會講課的教師少了,掛著專家頭銜的教師卻越來越多。

                        然而,大學教師都是清一色的一流學者,是教育改革的“好聲音”么?恐怕沒那么簡單?;叵肫鹞业拇髮W生涯,分析化學老師是個知名教授,可他的講起課來無精打采,課件又是數年來一成不變,課后作業(yè)全靠研究生“代勞”,造成我們班有一半同學掛科。試問,是攤上這么一個“名師”,能學到多少知識?雖不能以偏概全,但重科研輕教學的后果,也可見一斑。

                        誠然,眾多“985”、“211”院校承擔著繁重的科研任務,將學術成果與職稱評定掛鉤,可形成重科研的導向作用。但學校畢竟有別于科研機構,一味的追求學術成果,而忽略基礎教學,從長遠看未必是件好事。

                        其實,“非升即走”只是教育人事改革的“半成品”。教育發(fā)達國家通過“分級流動”和“末位淘汰”的人事制度,鼓勵競爭、促進流動,優(yōu)化師資力量。然而,我們只學來了淘汰機制,而職稱評定機制卻沒有跟上。以北京大學為例,該校教師職務聘任條件顯示,不論是理工學科或者人文社科類,申請副教授職稱者均必須作為主要作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至少6篇學術論文。但教學型人才與學術型人才,發(fā)表論文的難度一樣么?這造成了大量教學型人才,被擋在職稱進階的門檻之外。

                        由此看來,引入淘汰機制的大方向雖然是正確的,但倘若,職稱評定機制沒有與時俱進,也會讓教學型人才被逆淘汰。因此,相關院校下一步要做的,并不是簡單的廢止“非升即走”,而是根據本學校的實際情況,平衡教學與科研在職稱評定中的權重,讓教學型人才也能在大學中找到自己的舞臺。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平衡大學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