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銀行失信也應上黑名單

                        2014-08-01 07:19:19?楊文浩?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林錦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河北石家莊平山縣陳家峪村陳蘭平的父親1958年退伍,領取了1000多元的退伍費,當時就把1000元以定期一年的形式,存進了建屏縣柏坡鄉(xiāng)信用合作社,此后再沒動過。但是,今天這張父親遺留下的1000元定期存單,讓陳蘭平大爺奔波了8年也沒有取出來。他不明白:明明蓋著公章的存單,怎么信用社就不認了呢?

                        信用社拒絕兌付的一個理由是,銀行的存根不見了,兌付不了。這個理由很荒唐,儲戶將錢存進銀行,雙方就形成了合同關系,只要儲戶手中的存單是真實的,沒有造假,那么,銀行不能以任何理由違反合同。再說了,銀行的存根不見了,這責任在于銀行,銀行的過錯不能讓儲戶來承擔。

                        信用社又說了,上面有規(guī)定,存款憑證超過20年作廢,讓陳蘭平將存單直接撕了算了,這就更荒唐了。且不說記者專門就此事咨詢過中國人民銀行,其實并無這樣的規(guī)定,即便銀行自行作出了這樣的規(guī)定,那也是與《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相違背,這種與法律相違背的內部規(guī)定理應無效,不能成為信用社拒絕兌付的理由。

                        然而,銀行拒絕兌付老存單的現象,并不是個例。湖南長沙縣春華鎮(zhèn)松元村村民龍孟雄的叔父1958年在農村信用合作社存了26元,但時隔幾十年后,龍到信用社兌付,被告知無法兌付。湖南株洲有一位叫倪樹松的老人在1958年將80元存入信用社,2009年,倪樹松發(fā)現存折后,去信用社兌付,同樣遭到拒絕。更奇葩的是,武漢一老人26年前辦的存折,有75元余額,2005年起銀行每年收取12元小額賬戶管理費,致使老人取款時被告知還欠銀行的錢。

                        但是,許多地方政府也不敢以所謂借條時間久遠,存根丟失等原因,欠老百姓的錢?!稙t湘晨報》7月31日報道稱,64年前,解放軍在當地剿匪期間,向汝城縣三江口鎮(zhèn)瑤族村民譚春良的爺爺等人借過糧食五六十擔。如今,汝城縣政府連本帶息歸還譚春良人民幣6.6萬元。這樣的舉動,給當地政府形象加分不少,同時,也有利于打造一個“誠信政府”。

                        一個銀行要打造“百年老店”,就必須以誠信為本,有誠信才能贏得天下的儲戶,國外有些百年銀行,能屹立于風雨中而不倒,的確是在信譽上能取信于人。

                        而我們國家的銀行,我們知道,如果公民向銀行借了款不歸還,或者不及時歸還,有的甚至是遲幾天歸還,都會被記入“黑名單”,下次不但在欠款的銀行借款難,而且在其他銀行也難以借款,甚至這一不良記錄還會影響到他的求職、買房等等。但是,銀行如果失信于民,失信于儲戶,似乎卻沒有任何懲罰,更沒有“黑名單”記錄。聯想到陳蘭平老人8年來難取老存單的事件,我呼吁,有必要針對銀行系統(tǒng)也建立“黑名單”制度,銀行拒付存單,也要給銀行在“黑名單”上記上一筆,銀行“黑名單”上記錄越多,表明其信用越差。那么,將來儲戶對銀行信用一目了然,他們不將錢存在信用差的銀行,不與信用差的銀行打交道,讓失信的銀行在市場中自然淘汰。

                        楊文浩(江西檢察官)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