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wǎng)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國籍問題應更少誤解更多靈活

                        2014-08-25 07:38:52?李  杏?來源:長江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近日,針對有媒體報道“移民時沒注銷中國戶口,返國后會被公安禁出境”一事,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館回應稱,中國公安邊防機關不限制取得外國永久居留權但未注銷中國戶籍的內地居民出境,中國現(xiàn)有法律不要求已取得外國永久居留權的本國居民注銷國內戶籍。

                        關于外國“永久居留權”和中國戶口沒有矛盾的“辟謠”,及時回應了海外華人的擔心。盡管這兩個概念并不等同于“國籍”,但在移民身份這一備受關注的問題上,不得不提到近年來關于“雙重國籍”之爭的大背景。

                        今天的中國正逐漸走向開放,一方面是越來越多中國人走出國門,跨國教育、就業(yè)、投資都已不再是新鮮事,海外移民數(shù)量逐年增長;同時,也有不少外國人感受到中國經(jīng)濟體崛起的吸引力,選擇到中國來長期居住。總體上,在頻繁的國際交往中,中國正在融入世界性人才流動的大趨勢。

                        為了適應這種趨勢,世界上已經(jīng)有很多國家不同程度承認“雙重國籍”,但我國現(xiàn)行的國籍制度一直顯得剛性十足。按照《國籍法》的規(guī)定:“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睋?jù)此,對中國公民而言,一旦加入外國國籍,就必須面對與祖國徹底“斷絕關系”的艱難抉擇。

                        對此,一些國內外學者指出,目前加入海外國籍的中國人以留學生為主,他們大多是高等專業(yè)技術人才,單一國籍制很大程度上擋住了他們回國的腳步。由于種種原因選擇加入外籍的海外華人,如果想要回國生活,不僅要放棄海外身份,還將面臨包括子女身份問題在內的一系列麻煩,一些人因此而打消回國念頭,造成我國人才的大量流失。

                        然而,與繁瑣的程序等可見的障礙相比,更加嚴重的問題還在于國內普遍存在的“愛國”輿論壓力,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思想觀念上的隔閡。與世界范圍內自由選擇工作、居住地的主流意識相左,去國外學習、置業(yè)的中國人往往陷入“愛國主義”困境,哪怕自己并不情愿放棄中國國籍,但加入外國國籍,抑或拿到“綠卡”、“楓葉卡”等事實,有時也會受到輿論的非難。

                        國籍是個法律概念,明確的是一個人屬于某一個國家的國民或公民的法律資格,關乎權利,但無關“愛國”,也不是什么民族大義的問題。事實上,加入外國國籍的海外華人中,很多人都懷著報國的赤誠之心,這是一種精神與情感上的歸屬感,與身在何處、什么國籍并無直接關系,現(xiàn)實中,海外華人心系祖國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

                        為了給人才流動創(chuàng)造更加寬松的環(huán)境,近年來已在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聽到了關于承認雙重國籍的建議聲音,但總體形勢卻不容樂觀。國籍制度的改革或將面臨諸多具體的困難,但無論如何,問題已經(jīng)到了應當切實考慮推進的時候,亟待加快研究和探索的步伐。在全球化時代,人才的自由流動是正?,F(xiàn)象,如果硬是卡在意識形態(tài)這一阻礙上難以突破,無論是對于個人的發(fā)展權利,還是國家層面上的人才儲備都將留下遺憾。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