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控煙應首先處理好煙草銷售、宣傳和禁止三者關系

                        2014-11-26 09:59:24?吳國強?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我國擬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止吸煙。昨日下午,國務院法制辦公布《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送審稿)》(下稱《條例》),《條例》明確了禁止吸煙的范圍。其中,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止吸煙。室外全面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包括以未成年人為主要活動人群的公共場所的室外區(qū)域,高等學校室外教學區(qū)域,婦幼保健機構、兒童醫(yī)院、婦產醫(yī)院的室外區(qū)域,體育、健身場館的室外觀眾坐席、賽場區(qū)域,公共交通工具的室外等候區(qū)域等。(11月25日 新京報)

                        事實上,截至2006年10月全國已有154個城市頒布公共場所禁煙的規(guī)定,2008年以來,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哈爾濱、天津、青島、蘭州、深圳、長春等13個城市相繼根據(jù)《公約》出臺了控制吸煙地方性法規(guī)。但總體來看,可謂成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以煙待客”“以煙送禮”社會風氣已成傳統(tǒng),一時徹底戒煙,民意難違;另一方面,煙草銷售、宣傳廣告目不暇接,遮天蔽日,虛假宣傳、文過飾非讓禁煙變得難上加難。一方面喊著吸煙有害健康,倡導全民戒煙,一方面有大張旗鼓的銷售、宣傳吸煙,冰火兩重天下,實現(xiàn)全國控煙首先應處理好煙草銷售、宣傳和禁止的關系。

                        其一,從源頭上控煙是根本。中國現(xiàn)有吸煙人數(shù)超過3億,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達28.1%,其中男性吸煙率高達52.9%,是全球男性吸煙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在國際社會造成負面影響是小,危害自身與家人健康是大,為了自身安全與民族大計,禁煙已勢在必行。根據(jù)經濟學原理,生產決定消費,只有斬斷了香煙的銷售源頭,從根本上杜絕吸煙的可能性,全民禁煙才不會流于形式。誠然,對于當前國內而言,雖然徹底停產有很大難度,但適時減少煙草生產已經迫在眉睫。

                        其二,控煙廣告立法是全國控煙的保障。既然全國開展控煙規(guī)定,就應杜絕煙草宣傳廣告。如部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在審議時呼吁,不應給煙草廣告留“后門”,“全面禁止煙草廣告”應寫入廣告法,應在廣告、影視方面予以監(jiān)督管制。長期以來,雖然《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guī)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但并未規(guī)定相應的具體要求和處罰措施,相關法規(guī)無異于一紙空文。只有從立法層面予以阻攔,在煙草銷售巨額利益面前,煙草銷售才會有所減緩。否則一代代人在吸煙廣告與影像人物的的耳濡目染下,一旦吸煙成癮再戒無異于自討苦吃。

                        其三,禁煙執(zhí)行力有待加強。一直以來政府對公共場合禁煙的措施都在不斷加強,但效果并不明顯,禁煙執(zhí)行力存在很大問題。如拿北京禁煙政策來說,現(xiàn)行的公共場合禁煙政策,在執(zhí)法主體上就有模糊地帶。執(zhí)行者是北京市或區(qū)縣的愛國衛(wèi)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還是經前者委托的市或區(qū)縣的衛(wèi)生部門,并不清楚。如果要將全國控煙條例落實到實處,部門、人員、經費、監(jiān)督缺一不可。

                        歸根結底,全民控煙不是一個部門或一個單位的事情,最終還得回到了公民素質的問題上,全國控煙仍需要依靠公民的自我意識的提高,也正是因為如此,全民控煙不可一蹴而就,當務之急,處理好銷售、宣傳和禁止三者關系乃為“禁煙”上策。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