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該繞開“拴孩子式救助”的原點

                        2014-12-16 07:32:10?張立?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一組河南固始縣平安社區(qū)救助中心的照片這兩天在網上引發(fā)關注。照片顯示:包括幾間平房和一個院子的救助中心,部分房間里棉被破陋,沒有像樣的床,而院子里玩耍的孩子則被用長繩系在樹上。(《南方都市報》 12月15日)

                        今天最炙手可熱的新聞莫過于呼格吉勒圖再審無罪的新聞,但看到救助中心拴孩子進行管理的新聞,還是著實讓人對被拴孩子的境遇感到糾心,為這樣落后的管理而擔憂。怕出問題繼而拴住孩子,河南固始縣一社區(qū)救助中心的這幅圖片,讓我想起了很多年前一些多子農村家庭撫養(yǎng)孩子時的無奈的困境,也讓我想起了名人袁厲害撫養(yǎng)孤殘兒童時的困頓和滄涼。這幅圖片折射出當前在孤兒救助方面仍然不容樂觀、有待規(guī)范的現實。

                        這條消息是志愿者進行捐助時發(fā)現后反饋出來的,倘若沒有志愿者的及時曝光,不知道這樣的困境還會持續(xù)多長時間,這些孩子還會忍受怎樣的不規(guī)范的待遇。不用說有什么家庭般的溫暖享受,就連人身自由都沒有,這樣的孤兒收養(yǎng)確實令人心頭一緊、心頭一震。早在袁厲害因大火致孤兒死亡事件之后,河南方面就曾表示,將加大投入力度,規(guī)范私人收養(yǎng)行為,但從固始縣被曝光的案例來看,孤殘兒童收養(yǎng)工作仍任重而道遠。政府投入不足、社會資助不充分,收養(yǎng)孤殘兒童這樣的公益事業(yè)仍然是一個亟需破解的難題。

                        收養(yǎng)孤殘兒童公益事業(yè),既面臨著資金缺口太大這樣的事實,而社會資本沒有一個暢通的渠道,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資金上的投入不足,成為孤殘兒童收養(yǎng)公益事業(yè)存在困境的“總閥門”。另一方面,社會方面對于孤殘兒童收養(yǎng)救助依然存在于捐點兒錢、臨時性探望等形式性救助,通過長期性志愿從事公益資助、參與志愿救助工作、結對子幫助式救助依然比較欠缺,特別是經濟較為貧困地區(qū),找一些社會閑散的老年人,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就進行收養(yǎng)救助,這種局面更不容樂觀,仍然較大程度的存在。

                        而被志愿者曝光的這家收養(yǎng)機構,則是固始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設立的收養(yǎng)機構。應該說,政府購買公益服務,這樣的模式是值得肯定,是此項公益服務工作的方向。但具體運行起來并不讓人樂觀。因為,雖然有購買服務的“外表”,但公益服務資金來源仍然孱弱、管理理念仍然滯后、工作服務方式仍然需要改進等等,這些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也是這樣的公益服務受到詬病的重要原因,也是破解的一個切入點。

                        對于能夠熱心參與到孤殘兒童收養(yǎng)的人們來說,熱心參與,應該是值得肯定的,需要公眾真心的來呵護。沒有他們,孤殘兒童可能會更早地陷入絕境。但熱心歸熱心,方法還是要找的。我們仍然期待著相關政府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進一步放開社會資本參與公益事業(yè)的渠道,鼓勵、支持和規(guī)范私人以適當的方式參與到孤殘兒童收養(yǎng)中來。同時要加大監(jiān)督和規(guī)范的力度,對于政府投入收養(yǎng)事業(yè)的錢,要有一個考核機制,讓錢花得物有所值。堅持嚴進寬出的方式,讓孤殘兒童收養(yǎng),不再是一個只有老年人才參與的“夕陽產業(yè)”,而是一個讓孤殘兒童健康成長、感受溫暖的“暖陽產業(yè)”。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