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其實生活可以更“綠”的

                        2015-04-03 10:05:33?蘇藝?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生態(tài)文明建設不再是抽象、空洞的口號,而是每個人生存不可或缺的陽光、空氣和水。只要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tài)文明的社會新風尚,生活方式綠色化就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中央政治局會議日前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意見》,為我們勾畫出“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好生態(tài)藍圖。實現這一藍圖的重要途徑,就是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

                        所謂“生活方式綠色化”,就是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jié)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力戒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它強調的是公眾的普遍參與。

                        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也是環(huán)境的主人。以往,一些人習慣于把環(huán)境保護視為政府和企業(yè)的事情,覺得跟自己沒關系。有的人甚至自己熱衷于穿皮草吃山珍把玩各種牙雕,卻振振有詞地指責政府對動物的保護不得力。實際上,環(huán)境保護是項系統(tǒng)工程,政府、企業(yè)和公眾各自承擔不可或缺的職責——政府制定法規(guī),約束并嚴厲處罰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企業(yè)用清潔的方式生產盡可能有利于環(huán)境的產品;公眾則按政府的環(huán)保要求行事,且樂意購買那些更經濟、更環(huán)保的產品。三者各司其職,環(huán)保乃至綠色化才能加快推進。

                        近年來,資源環(huán)境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制約作用不斷加強,不但使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發(fā)展模式難以為繼,日益嚴峻的大氣污染、水污染還開始改變公眾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人們逐漸醒悟過來: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不再是抽象、空洞的口號,而就是每個人生存不可或缺的陽光、空氣和水,要是失去,一刻也活不下去。因此,生活方式綠色化與生產方式綠色化同等重要。比如節(jié)能減排,它不僅僅是企業(yè)的義務,也是每個家庭、每個公民的應盡責任。騎車上班還是開車上班?是否穿環(huán)保材質的衣服?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時刻都面臨著類似的環(huán)?!斑x擇題”。

                        可喜的是,經過這些年的引導,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已不為主流所崇尚,許多人嘗到了綠色化生活的甜頭。筆者的一位長輩把家里的汽車賣了,改為騎自行車上下班,身材氣色都比前些年好很多。一些有條件的城里人甚至返璞歸真,回到農村“種松滿東崗”“開軒面場圃”。

                        其實,生活可以更“綠”的。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的關鍵,在于這種“綠意盎然”的生態(tài)文明能否成為主流價值觀,入腦、入心。只要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tài)文明的社會新風尚,生活方式綠色化就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