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wǎng)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存款離奇“失蹤”,銀行豈能無責

                        2015-05-20 09:52:00?晏揚?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近日,中國新聞網(wǎng)以《河北石家莊一儲戶300萬存款“失蹤”,銀行稱無責任》為題,報道了某儲戶在中國工商銀行石家莊建華支行300萬元存款離奇“失蹤”一事。稿件刊發(fā)后,幾十名工商銀行儲戶向記者反映,他們在中國工商銀行石家莊建南支行的存款也莫名“失蹤”,初步統(tǒng)計涉及金額達數(shù)千萬元。其中,石家莊市民王麗在建南支行存款1080萬元,現(xiàn)在只剩下124元。(5月19日中國新聞網(wǎng))

                        一直以來,人們都相信把錢存在銀行是最安全的。但近年來,這種觀念一再受到殘酷現(xiàn)實的沖擊:一是儲戶的銀行卡經(jīng)常遭到盜刷,二是儲戶存在銀行的錢經(jīng)?!巴媸й櫋薄G罢呤欠缸锓肿铀鶠?后者則往往是銀行內部員工所為——當一些銀行員工也像犯罪分子一樣坑儲戶的錢,長此以往,誰還敢把錢存在銀行?

                        不可否認,堂堂銀行不大可能坑儲戶的錢,儲戶存款“玩失蹤”,緣于一些銀行員工私下里高息攬儲。正因如此,一些銀行辯稱自身無責任,攬儲是員工的“個人行為”。銀行果然無責嗎?被坑的儲戶只能自認倒霉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其一,這些銀行員工雖是私下攬儲,但他們利用的是銀行員工的身份,否則儲戶不可能信任他們,更不可能痛痛快快拿出那么多錢。也就是說,在整個過程中,這些工作人員是代表銀行履行職務行為,至少在儲戶眼里是這樣。銀行自己的員工如此胡作非為,銀行豈能無責?

                        其二,最關鍵的一點,這些儲戶并不是在其他什么地方直接把錢交給銀行工作人員,而是到銀行柜臺辦理存款業(yè)務。銀行柜臺是銀行的象征,在這里辦理存款,就是把錢存進了銀行,儲戶與銀行的儲蓄合同關系已經(jīng)形成,至于這些錢為何又被銀行員工轉走,那是銀行的事,與儲戶無關。一些銀行員工利用銀行柜臺從事非法攬儲,將銀行柜臺當成違法犯罪的“道具”,這是他們攬儲成功的關鍵,說明銀行的管理存在嚴重漏洞,銀行豈能無責?

                        其三,通過新聞可以看到,這些儲戶在銀行辦理存款業(yè)務時,設置了取款密碼,并且拿到了網(wǎng)銀U盾。他們的密碼從未外泄,U盾從未丟失,存款卻不翼而飛,這種情形與銀行卡遭盜刷非常相似。從近年來各地法院對銀行卡盜刷案的判決來看,無一例外都判決銀行需承擔責任,很多時候甚至判決銀行賠償儲戶的全部損失。參照這些判決,銀行豈能無責?

                        中國工商銀行石家莊分行的各個營業(yè)網(wǎng)點,出現(xiàn)如此大面積存款“失蹤”問題,想必不是偶然的。銀行除了報警、協(xié)助警方追回存款,更要疏理、彌補管理上的漏洞,并給儲戶一個明確的交代。同時,近年來不斷發(fā)生的存款“失蹤”事件,也給廣大儲戶提了一個醒:不要輕易被高息攬儲所利誘,即使到銀行柜臺存款也要多一份警惕,以防被不法的銀行“內鬼”所騙。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