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整治商業(yè)短信要擅做“加減法”

                        2015-06-01 10:15:51?敬一山?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近日,工信部公布《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首次提出了“未經用戶同意,不得向其發(fā)送商業(yè)性短信息”。違反規(guī)定的經營者將被處以1萬~3萬元罰款。該規(guī)定將于6月30日起施行。

                        首先我們還是要區(qū)分,這里所說的商業(yè)性短信息,應不同于那些詐騙性的群發(fā)短信,而是一種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精準化營銷。比如在一家網店有過購物經歷,留過手機號碼,于是過后隔三差五會收到其的商業(yè)廣告。有人會覺得煩,有人也會覺得這些信息對自己有價值。所以客觀而言,這類短信的危害不比垃圾短信,治理的思路和力度自然也會不同。

                        “未經用戶同意不得放送”,這樣的方向無疑正確。問題只在于,理念怎么照進現實。比如按照規(guī)定,短信發(fā)送者可以發(fā)一條請求用戶同意發(fā)送商業(yè)性短信的短信,這種拗口的規(guī)定背后,實質是不是等于默認可以合法“騷擾”用戶一次?如果說這是管理中很難消除的BUG,那更值得關注的問題還有,懲罰規(guī)定對用戶和監(jiān)管者來說是否方便落實。

                        先從用戶的角度看,如果收到未經自己同意的商業(yè)性短信息,按照規(guī)定可以舉報。舉報中心接受之后,5個工作日內會轉送短信息服務商處理,然后15個工作日內他們反饋處理結果。當然,用戶還可以直接找短信服務商投訴,但如果服務商不愿意自認錯誤、產生爭議,用戶只能再向電信管理機構委托的電信用戶申訴受理機構申訴……

                        整個過程看下來,用戶為一條商業(yè)性短信息,可能要耗費漫長的時間,最后即便處罰了違規(guī)者,用戶自己的收益,也無非就是出了口惡氣、討了個公道。而那1萬~3萬元的罰款,對一些發(fā)商業(yè)短信息的人來說,可能還是九牛一毛,一點兒也不傷筋動骨。在這樣的推演之下,有多少用戶會為了條短信去舉報,還真是未知數。

                        再從電信管理機構的角度看,如果有用戶舉報,又能充分舉證,有可能查證出違規(guī)廣告的事實。但如果用戶舉報不積極,他們怎么在日常監(jiān)督檢查時,發(fā)現短信息服務商存在違規(guī)?尤其是負責監(jiān)管管理責任的機構,初步看有舉報中心、申訴受理機構、電信管理機構,不知道這些機構彼此關系是什么,如果存在各自為政的情況,整個的監(jiān)管更有可能被架空。

                        為了使新規(guī)起到現實威懾力,可能還是要多做一些“加減法”。比如,增加用戶的維權收益,通過有獎舉報或者要求違規(guī)信息服務商賠償等方式,讓用戶有所得,然后有動力去維權。用戶的維權熱情,是決定一個領域秩序好壞的重要源動力。

                        以上是“加法”,“減法”則體現在減少維權成本。用戶舉報,只要能提供收到的違規(guī)短信,監(jiān)管部門就應快速跟進,是否“未經用戶同意”等的舉證責任,都應該交給短信服務商。要盡可能減少用戶維權的時間、精力成本,還需要監(jiān)管機制合理,監(jiān)管部門之間合作順暢等,從規(guī)定來看這些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讓每個舉報都能快速地得到滿意答復,而不是舉報完了空等,才能激勵用戶維權,從而讓短信服務商有所忌憚。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