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wǎng)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治“我媽是我媽”不應各掃門前雪

                        2015-08-25 09:28:10?薛家明?來源:東南網(wǎng)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身份證丟了,戶口簿丟了,甚至人“丟”了,都要去派出所。“有困難找警察”是不假,可有些事情,民警真的幫不了忙。近日,公安部在其官方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上就曬出了“我是我”“我媽是我媽”等18項不該由公安機關出具的奇葩證明。(8月24日 央廣網(wǎng))

                        首先必須承認,派出所不再開具“我是我”“我媽是我媽”等奇葩證明,無可厚非。一則,這些奇葩證明本來就超出了公安機關的職權范圍。以《人員失蹤證明》為例,宣告公民失蹤是人民法院受案范疇,不是派出所的責任范圍,派出所如何證明人員失蹤?二則,奇葩證明浪費了民警大量的工作精力。試問,把時間都花在奇葩證明上,派出所如何確保維護治安、確保穩(wěn)定這個“主業(yè)”呢?

                        但問題是,派出所不再開具“我是我”“我媽是我媽”等奇葩證明,群眾遭遇的麻煩可能更大。在報道中,劉女士去單位請假時,單位竟要她出具外婆的死亡證明。其實,企業(yè)要的并不是法律意義的死亡證明,而是有一個憑據(jù),確保劉女士沒有騙假,并可以按喪假標準發(fā)放工資??梢钥隙?,派出所不出具死亡證明,而是走正規(guī)渠道,劉女士必然浪費更多時間、跑更多的路、消耗更多精力。

                        同時,也必須看到,派出所拒絕奇葩證明,也是變相的向社區(qū)、街道等基層單位轉嫁“蓋章壓力”。想象一下,“奇葩證明的剛性需求還在,派出所不證明了,怎么辦?我想大多數(shù)群眾會轉移到社區(qū)、街道中。如今,社區(qū)公章已成為“萬能章”,在向這些基層單位轉嫁蓋章壓力,豈不更不堪重負?顯然,這些都不是派出所拒絕奇葩證明的初衷。

                        可見,派出所單向性的拒絕,并無益與根治奇葩證明。那么,奇葩證明該怎么治呢?筆者認為,一方面,要以開展簡政放權為契機,對各類證明嚴格甄別,對奇葩的、無理的證明要堅決予以叫停。試想,“我是我”“我媽是我媽”一張戶口本已能證明問題,何必非要去派出所求證?另一方面,有關部門更要跟上“互聯(lián)網(wǎng)+”的節(jié)奏。試想,戶籍證明、獨生子女證明、出生證明都能通過網(wǎng)上查得,還會有人去派出所、社區(qū)要求蓋章證明么?

                        由此觀之,治“我媽是我媽”需要的不是各部門“各掃門前雪”。而是要各部門的協(xié)調聯(lián)動,將簡政放權進行到底;積極豐富辦公手段,以便跟上“互聯(lián)網(wǎng)+”的節(jié)奏。因此,派出所不再開具奇葩證明,雖然解放了自己,但對治愈“我媽是我媽”證明而言,并無多大裨益,我們應以謹慎的態(tài)度觀之。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