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農村“空心化”,倒逼農民“職業(yè)化”

                        2015-09-25 15:58:40?張西流?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9月24日,在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代溪鎮(zhèn)官嶺村,88歲的孫方燈坐在柵欄上。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官嶺村位于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東北部,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全村在冊人口569人,但由于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實際常住人口不足百人,絕大部分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是個典型的“空心村”。部分官嶺村村民表示,不愿提及中秋團圓之事。團圓和鄉(xiāng)愁,成了留下的和走出去的人們共同的痛。(9月25日新華網)

                        農村自然村“空心化”,中秋不提團圓之事,并非是福建屏南的獨特“風景”。據(jù)九三學社發(fā)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農村有四分之一的住房常年無人居住,農村常住人口每年以1.6%的速度在減少??梢?,我國雖然是個農業(yè)大國,但農業(yè)人口卻在急劇減少。特別是,農村的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勞動力“青黃不接”、農業(yè)“后繼無人”的情況,在各地相當普遍,已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現(xiàn)象。因此,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固然重要,但鼓勵和支持農民從事農業(yè)生產,顯然更重要。

                        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中國人飯碗裝中國糧”,就是要保證中國人吃中國糧,這將成為當前和今后做好“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雖然我國一直將95%的糧食自給率作為目標,但到2012年底,這一數(shù)字已跌破90%,我國三大主糧作物凈進口已成常態(tài)化趨勢,令人堪憂。特別是,一邊是糧食生產供不應求,一邊卻是各地土地撂荒現(xiàn)象嚴重;加之城鎮(zhèn)化建設,在一些地方演變成了農業(yè)“非糧化”,再次敲響了糧食安全警鐘。

                        “無商不富,無糧不穩(wěn)”。中國雖然是農業(yè)大國,但糧食仍然緊缺。特別是在當今商品經濟社會,有的農民改種經濟作物,更多的農民“洗腳上樓”去打工經商,種糧戶呈下降之勢。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因此,在解決“糧賤傷農”問題的同時,國家和地方要迅速拿出應對措施,規(guī)范和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有序轉移,避免城市農民工過剩、農村土地卻無人耕種的“錯位”現(xiàn)象發(fā)生。再者,國家應制定更直接、更優(yōu)惠、更實在的“三農”政策,減輕農民負擔,減少種糧成本,感召和吸引更多的青年農民回鄉(xiāng)務農,科學致富。

                        特別是,農村“空心化”,倒逼農民“職業(yè)化”。2014年11月,中辦國辦印發(fā)意見,提出“開展新型職業(yè)農民教育培訓”,“發(fā)展農業(yè)適度規(guī)模經營”,不僅首次提出了“職業(yè)農民”的角色定位,使農民由過去的“身份化”,向現(xiàn)在的“職業(yè)化”轉型??梢灶A料,當農民成為一種職業(yè),新的理念、經營知識等,將會培育和造就數(shù)以億計的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yè)農民,從事糧食生產和產業(yè)經營,開創(chuàng)農村新天地。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