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wǎng)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汽車售價“官民不等”真的無法可治?

                        2017-03-17 07:03:19?鞠實?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據(jù)《法制日報》報道,一些消費者反映,奧迪的銷售政策有“歧視”的味道,不同身份的人享受的優(yōu)惠不同。比如公務員可以多享受1%—2%的折扣,個體戶卻不可以,大學教授有優(yōu)惠,中小學教師卻沒有。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奧迪銷售店的確存在針對不同官員、不同職業(yè)等目標人群進行不等價銷售的情況。銷售人員坦言,這種特殊的營銷方式目的是為了維系奧迪品牌的官車形象。

                        為了維持“官車”形象,奧迪對公務員、普通群眾等不同消費群體實施“官民不等”的售價策略,涉嫌違反了《消法》、《價格法》等規(guī)定的市場平等原則,被質疑為價格歧視。有市場競爭法專家認為,《價格法》規(guī)定的價格歧視針對的交易對象是經營者,而非市場交易的單個消費者,而《反壟斷法》規(guī)定的壟斷行為必須要滿足“實施主體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等,目前我國汽車市場放開、競爭充分,很難認定奧迪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因此對于奧迪這種售價“官民不等”、實施交易價格上的差別待遇,目前沒有有效的法規(guī)制度可以遏制和治理。

                        問題真是這樣嗎?我國《反價格壟斷規(guī)定》明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不得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上實行差別待遇。本規(guī)定所稱的市場支配地位,是指經營者在相關市場內具有能夠控制商品價格、數(shù)量或者其他交易條件。其他交易條件是指除商品價格、數(shù)量之外能夠對市場交易產生實質影響的其他因素,包括商品等級、付款條件、交付方式、售后服務、交易選擇權和技術約束條件等。

                        由此不難看出,這一規(guī)定限制的經營者壟斷行為,不單指上游經營者對下游的經營者,也包括具體的最終消費者。而所指的經營者市場支配地位,不但是某個品牌在整個行業(yè)市場的支配地位,也指某個品牌對其自身品牌的價格、交易條件等的市場控制力。具體到某個汽車品牌壟斷,不單指其對下游經銷商可能有的壟斷行為,也指其采取的相關措施可能影響到直接消費者平等權益的行為。

                        這一點,在此前國家處罰茅臺、五糧液等國內名酒壟斷時,也得到了很好體現(xiàn)。眾所周知,我國白酒市場也是放開的,就整個白酒市場而言,茅臺、五糧液等也很難說對整個市場具有支配地位。但當時,物價反壟斷部門處罰決定中就明確指出,茅臺、五糧液利用其對自身品牌的控制力等,從而實施限制向最終消費者最低售價的措施進行牟利。

                        也就是說,在這兩個處罰案例中,價格反壟斷部門判斷壟斷經營者茅臺、五糧液等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不但看的是它們在整個白酒市場中的地位和占有率,更主要是看這兩個品牌自身對相關市場的自我控制力。置換到汽車銷售市場的奧迪,看其是否壟斷和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關鍵看的還是其本身對市場自我價格、銷售等的控制力、支配度等。

                        無論從現(xiàn)有法規(guī)的規(guī)定看,還是就執(zhí)法的既有案例看,奧迪廠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售價“官民不等”策略,都應該被認定為價格壟斷行為,受到法規(guī)的懲治和規(guī)制,而非所謂的無法可依可治。

                        當然,通過此次奧迪售價“官民不等”是否有法可治的爭議,也就很好說明相關法規(guī)的確存在不很明確、不很完善之處,反過來也就很好提醒有關方面,進一步抓緊制定、明確和完善包括《價格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在內的法規(guī)關于經營者不得實施價格歧視、交易價格差別待遇等規(guī)定,確實迫在眉睫。在完善法制、規(guī)范市場、依法治國、依法治價等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希望這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高度重視并改變。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