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網絡中國節(jié)·清明】倡導文明祭祀 讓清明更文明

                        2019-04-04 12:28:34?吳倩茹 沈林?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又是一年春草綠,一年一度清明時。清明祭祀,作為一種傳統(tǒng)習俗已流傳千年。在這傳統(tǒng)節(jié)日來臨之際,各地廣大群眾通過各種方式,緬懷先烈、祭奠逝者、追思故人。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文明祭祀”,營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祭掃氛圍,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然而,受一些不良風氣影響,一些地方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隨意焚香燒紙、肆意燃放煙花爆竹、盲目攀比焚燒大量祭祀用品”等情況,這種“打著繼承傳統(tǒng)牌子、行著不文明事”的陋習,不僅浪費了大量財力物力,還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直接破壞,也對人們的價值觀產生了沖擊。在“傳承良好傳統(tǒng),適應現(xiàn)代文明”的大前提下,以變革祭祀理念和祭掃方式為抓手,建設安全清明、文化清明、文明清明,依然十分重要。

                        提倡無火祭掃,打造安全清明。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近日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近5年來35%的森林草原火災集中在4月份。其中,很大一部分災情與清明祭掃時的燒香燒紙、燃放煙花爆竹等有直接聯(lián)系。因此,要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圍提倡“無火祭掃”,鼓勵和推廣網上祭奠、植樹祭奠等安全的祭掃方式,有效減少“火”的隱患,讓清明更加安全。在“無火祭掃”的政策配套、途徑方法等方面,要有更得力、更貼心、更便捷的舉措,促使人們對此形成更強烈的認同感,進而廣為擁護、積極踐行。

                        弘揚家國情懷,營造文化清明。清明祭祀,不僅是緬懷先人“為我們幸福生活作出貢獻”的感恩行動,更是啟示家人“銘記我們從哪里來”的現(xiàn)實舉動。清明節(jié)作為一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既是認祖歸宗、傳承家風的良好契機,也是宣揚家國情懷、傳遞感恩情愫的絕佳時間。于此,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弘揚家國情懷的角度,借清明節(jié)之際,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強調良好家風,進而在社會上營造起更加濃郁的文化氛圍。要從清明祭祀中提煉出濃郁的家國情懷,在實際行動中弘揚家國情懷,這也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建設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識的現(xiàn)實之舉。

                        凝聚各方合力,共建文明清明。清明祭祀,涉及的地方廣、群眾多,建設文明清明,需要各方主動作為、齊心協(xié)力、同向而行。有關部門要擴大文明祭祀的宣傳教育,引導群眾從思想上破除陳腐觀念、正確認識祭祀;出臺政策措施,鼓勵群眾文明祭祀;強化配套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水平,方便群眾文明祭祀;加大對不文明祭祀的治理力度,對違規(guī)祭祀者進行嚴厲懲戒以形成威懾效應。與此同時,廣大群眾也要本著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的原則,自覺踐行文明祭祀,共同推動良好風尚的形成。

                        故人需要祭祀,陋習更要革除。通過清明祭掃,緬懷先人、寄托哀思,是根植于中國人內心深處的傳統(tǒng)習俗,也是清明節(jié)的深層意蘊所在。在新時代,更需要各方以時不我待的心態(tài)積極行動起來,以身作則、破除陋習,多措并舉、弘揚新風。唯此,清明才可能更加文明。(吳倩茹 沈林)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