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 民生巷議 > 正文

                        有“共治”才有“共享”

                        2024-08-13 09:52:47?作者:?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筆者曾在北京市一條淺水河邊看到許多共享單車被堆成一垛,本以為是報廢車輛,走近一看,多數(shù)完好無損。一旁的清潔工早已見怪不怪:“因為很多人隨意停車,擋了地鐵乘客的道,被隨手堆在一起,等會兒就有人來處理了。”話音剛落,一輛小卡車駛來,司機下車,麻利地將單車搬上車斗,汗涔涔地奔向下一個作業(yè)點。

                        不久后,這里劃出一塊10來米長的自行車停放區(qū)。亂停放情況漸漸少了,偶有停在劃定區(qū)域外的,也會有路人順手拉進停放區(qū)內。簡單一道白框,成了人們文明停放共享單車的“催化劑”。

                        如今,越來越多城市通過精細化管理來投放更多這樣的“催化劑”: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互聯(lián)網租賃自行車運營服務監(jiān)督管理辦法》,制定了車輛投放、車輛維護、電子圍欄、秩序管理、投訴處理等一系列具體規(guī)定。上海市在共享單車停放點附近設置許多設備,用來發(fā)射可停或禁停信號。還有不少城市定期開展專項治理,向違規(guī)投放、廢棄車輛等亂象開刀……各地探索雖有不同,但都指向一個共同目標:用規(guī)則和技術引導人們共同維護共享單車停放秩序,讓市民在“共治”中實現(xiàn)“共享”。

                        作為一種綠色、便捷的交通工具,共享單車解決了人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然而,一度出現(xiàn)的亂停亂放、占用人行道、隨意丟棄等無序現(xiàn)象,不僅擾亂了正常交通秩序,也對市容市貌產生了不良影響。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從表面看是管理不規(guī)范、運維能力跟不上等,但從更深層次看,則在于城市文明需要與技術進步帶來的新事物一起成長——共享單車是城市中的新生事物,也要有相應的文明使用規(guī)范。人們在共享便利的同時,只有共同呵護好大眾交通工具,才能讓它們更好地服務大眾。

                        從這個角度來看,共享單車既在幫助人們解決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在測試人們是否走好了城市文明的“最后一公里”,后者是共享單車良性發(fā)展的基石。而普及共治共享的理念,是樹立城市文明的關鍵。

                        為了培養(yǎng)“共治”意識,涵育城市文明,社會各界均作了不少探索。比如,有學校發(fā)起共享單車共治行動。校方將參與共享單車治理納入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學分的自選項目,學生志愿者可通過參加合理使用共享單車宣傳活動、維護共享單車停放秩序等來積累學分。一些企業(yè)也設立了勤工儉學崗,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學校周邊共享單車文明騎行宣傳引導、單車停放秩序維護、車輛異常上報等工作,并獲得單車公司提供的學業(yè)補助……這些措施,不斷推動文明停放共享單車、合力維護市容市貌成為社會共識。

                        這種共識,是可知的,更是可感的。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共享單車“亂停放”現(xiàn)象大幅減少,一輛輛共享單車井然有序地停放在中國城市的大街小巷,方便了生活,也舒暢了心情。筆者不止一次看到外國游客帶著相機,拍攝街頭齊整筆直的“單車長隊”,他們將這些照片和視頻發(fā)到社交網絡上并點贊:“這是中國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保ūR澤華)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