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 民生巷議 > 正文

                        對“狂飆”駕車肇禍之惡不該僅以交通肇事論處

                        2024-10-16 10:14:22?作者:史洪舉?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近日,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發(fā)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致一家三口死亡,其中還包括一名剛滿一歲的嬰兒,此事引發(fā)廣泛關注。經勘察、檢驗鑒定,司機廖某排除酒駕毒駕嫌疑,負事故全部責任,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刑事拘留。記者聯(lián)系到一名死者家屬,其稱遇難的三人系家中的獨子、兒媳以及孫子。該家屬告訴記者,他們的訴求就是從嚴處理。據悉,廖某是要求和一名女性復合,但遭到拒絕,隨后故意開快車泄憤。

                        如果消息屬實,僅僅因為與女性朋友復合被拒便故意開快車泄憤,并造成一家三口全部身亡的慘劇,這種“狂飆”肇禍的行為的確人神共憤,被害人的悲慘令人唏噓和同情。

                        有網友懷疑和擔憂,報道中的肇事行為如果僅以交通肇事罪論處,是否有放縱惡行,誘導類似犯罪的嫌疑。據報道,當地公安部門以交通肇事罪刑拘了行為人,但這并不代表行為人只會被追究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責任。隨著公安部門的深入調查,如果有證據證實行為人系故意開車泄憤撞人,則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可判處死刑。

                        可以說,這也是理論界和司法實踐中爭議較大的焦點之一。根據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一般的交通肇事行為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造成2人以上死亡或者5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或者肇事后逃逸的,處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就以報道提及的事件為例,按照交通肇事罪論處的話,最高只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顯然既難以撫平被害人親屬的傷痛,也難以安撫公眾的憤慨。

                        之所以法律層面對交通肇事行為量刑較輕,主要在于交通肇事系過失行為,行為人沒有追求社會危害后果的主觀故意和惡意,基本上都是因為在駕車過程中疏忽大意才導致事故發(fā)生。如果量刑較重的話,將導致很多人不敢輕易開車上路,也會造成新的社會不公和大量問題。且該罪名確立以來,對普通交通肇事行為如此定罪量刑,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算得上較為常見的罪名和成熟的裁判思路。

                        然而,對于“狂飆”式駕車并肇禍行為,仍然以當前的交通肇事罪論處顯然難言妥當。而且,對“狂飆”駕車肇禍行為從嚴懲處有相應的理論支撐。要知道,當車輛駕駛人具有嚴重超速、逆行、闖紅燈、醉駕情節(jié)的,很難說行為人此時沒有危害不特定多數人安全的故意,至少對可能傷害他人的生命安全持放任心態(tài)。譬如,紅燈停、綠燈行已經成為婦孺皆知的常識,當一方道路處于紅燈時,另一方道路則是大量車輛和行人通行的綠燈時段,此時,很難說駕車闖紅燈者對綠燈通行者的生命安全依然持過失的侵害心態(tài)。

                        毫不客氣地說,對故意的“狂飆”駕車肇禍依然以交通肇事罪論處,有放縱惡行的嫌疑。對具有醉駕、嚴重超速、逆行、闖紅燈等特定情節(jié)的駕車肇禍行為,不妨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論處,或者提高具有特定情節(jié)的交通肇事罪的量刑,威懾無視生命安全的“狂飆”肇禍之惡,保護每一名無辜公眾免遭飛來橫禍。(史洪舉)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