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福建第四屆藝術節(jié)> 八閩藝粹 > 正文
                        閩劇
                        shcxcp.com?2009-11-05 16:59?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平講戲的興起,促使了儒林戲的復蘇。原儒林戲的發(fā)祥地洪塘鄉(xiāng)耆老,因追念昔日本鄉(xiāng)石倉園儒林班演唱之盛況,便利用做普度酬神演戲的機會,與鄉(xiāng)間愛好戲劇者在石倉園舊址附近的真人廟,選拔農家子弟,繼承曹氏傳統(tǒng),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1)辦起了第一個以鄉(xiāng)為名的“洪塘儒林班”,沉寂了二百余年的儒林戲又重整鑼鼓。戲班起初專門為普度演出,首演節(jié)目《水漫金山》,戲臺搭在位于閩江畔的金山寺,使劇情內容與演出環(huán)境天然結合,產生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結果一炮打響,于是四鄰鄉(xiāng)村紛紛前來邀請,使早期曹氏的府第家班自此從深宅大院走向了民間,這是儒林戲的大突破?!昂樘寥辶謶颉?時期演出的劇目有《狀元拜塔》、《女運骸》、《長亭別》、《柳蔭記》、《玉堂春》等,均成為后來閩劇的保留劇目。

                        儒林戲有一個優(yōu)勢,就是有一大批文人的關注。所以當儒林戲又復蘇的時候,退居名人郭柏蔭等人便根據《唐人說薈》中的《霍小玉傳》,編成儒林戲《紫玉釵》。從此,作為一個獨立聲腔劇種的儒林戲,便進入了發(fā)展和成熟期。到了同治年間(1862-1874),在福州郊區(qū)先后出現了“陳厝儒林班”、“湯邊儒林班”、“珠湖儒林班”、“潘墩儒林班”、“義序儒林班”等十余家均以所在鄉(xiāng)名作為班名的業(yè)余性質的儒林班。

                        光緒元年(1875),儒林班開始從鄉(xiāng)村向城鎮(zhèn)發(fā)展,于是出現了專業(yè)性質的戲班。由盧詩孫籌劃組織的“醉春園”班,率先打出改革旗號,采取津貼辦法,公開向社會招生,延師習教“逗腔”戲文。一時四方城鄉(xiāng)凡有謝神還愿,禳災祈福,時令節(jié)日,都來聘訂該班去演出。這時的儒林戲演員也從原來的七人(俗稱“七子班”)發(fā)展到了二十人,演出劇目除過去的《紫玉釵》、《拜塔》等外,還增加了《賣畫》、《遞柬》、《桃花村》等。

                        盧詩孫病逝后,“醉春園”儒林班便告停演。該班原編劇兼導演高喜福決定重整鑼鼓,另起爐灶。他一方面把原來已散伙的部分藝人招回,另一方面親自物色主要演員,如花旦勝玉環(huán)、小生崔傳齡、小丑吳友亮等,并配以副角多人組成新班, 取名“駕云天”。該班在福州鼓樓城隍廟首演,由勝玉環(huán)主演開臺戲《打鐵锏》,獲得成功?!榜{云天”聲譽雀起,訂戲者源源不斷,引起了同行的欽羨,于是在福州又出現了“達云霄”、“賽月宮”、“慶仙園”三個儒林班。隨后不到三年時間,又先后成立了“鳳麟奇”、“譜云霄”、“仿桃源”、“慶云天”、“樂瓊天”、“仿霓裳”、“正天然”等班,與先前的四個班合稱為“十三家儒林班”,使儒林戲在歷史上達到鼎盛時期。

                        這時期的儒林戲從福州傳到長樂、福清、永泰、古田、閩清等縣,而福州城里除了“十三家儒林班”外,又增加了“步云霄”、“海燕亭”、“歌舞臺”、“大春臺”、“新天然”等班。儒林戲在福州方言地區(qū),已躍居劇苑芳首之位,使其“逗腔”成為后來閩劇的主體音樂。

                        光緒末年至宣統(tǒng)年間(1908-1911),儒林戲與江湖戲、平講戲結合融匯,俗稱“三合響”,開始形成了今日閩劇的雛型。


                        責任編輯:陳瀟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