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專題> 黨群> 崇德向善 誠信福建> 誠信熱評 > 正文

                        曝光老賴“黑名單”僅僅是起步

                        2015-01-30 10:41:04?包騫?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康金山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由于拖欠欠款,長沙市中院日前在長沙火車站外電子屏幕上,曝光了50名個人和4家企業(yè)法人的照片和個人信息。這些人和企業(yè)上榜的原因,是他們存在違反財產報告制度、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隱匿行蹤拒不接受法院傳喚而規(guī)避執(zhí)行等情形,欠款金額從1萬元到2889萬元不等。

                        自2013年10月1日起實施最高法《關于公布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guī)定》(下稱最高法《規(guī)定》)以來,曝光“黑名單”已成為各地法院懲治老賴的通行做法。于是乎,有將老賴們的信息曝光到火車站的大屏幕上的,有在報紙上曝光名單的,還有法院曝光老賴名單上了地鐵和主要公交線路,等等。一時間,曝光舉措頻頻出現(xiàn),各地法院的做法贏得好評。

                        應該說,《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和最高法《規(guī)定》,給曝光“黑名單”制度的實施確立了法律依據(jù)。而且,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威懾作用。有媒體報道稱,最高法《規(guī)定》實施1個月,全國便有1045名失信被執(zhí)行人,懾于失信黑名單,而配合法院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另據(jù)一些地方法院統(tǒng)計,有約20%的失信被執(zhí)行人主動履行了義務。

                        不難窺見,面對執(zhí)行難的困局,殫精竭慮的執(zhí)行法官們端出“黑名單”殺手锏,以期最大程度地對老賴實行限制和懲戒。但是否意味著,曝光“黑名單”后,就能徹底讓老賴們乖乖“投降”?答案是否定的。

                        畢竟,能夠一直賴下去,某些老賴早已將臉面置之度外,頗有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黑名單”制度希冀通過“打臉”喚醒老賴的道德良心,但這些老賴心中恐怕早已沒有了道德羞恥感。即便使其原形畢露,也未必能夠奏效。

                        對付老賴,我國《刑法》規(guī)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zhí)行而拒不執(zhí)行,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但對何為“情節(jié)嚴重”、如何具體適用卻未有明細的規(guī)定。加之法院強制手段有限,執(zhí)行人手不足等因素,總有老賴能逃脫刑罰制裁,進一步滋長了老賴的僥幸心理,“黑名單”又能奈我何?

                        要從根本上整治執(zhí)行難,“黑名單”制度的實施僅是起步。懲治失信的效果取決于征信機制的整體功能,這就要求涉及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融資信貸、市場準入、資質認定等方面的關聯(lián)部門,共同圍繞“黑名單”,形成合力,建立起一整套較完備的社會征信體系。

                        因此,必須建立起以司法機關為主導,銀行、工商、交通等部門互通互聯(lián)、共建共享的社會信用網絡,使被執(zhí)行人的信用好壞和其經濟利益、個人名譽、企業(yè)聲譽、生存空間直接掛鉤。只有各關聯(lián)部門齊心協(xié)力,共同“圍剿”,讓老賴們付出沉重的代價,才能有效樹立社會人群的誠信意識,形成“守信者贏,失信者虧”的導向。如此,執(zhí)行效率才能提高,法院執(zhí)行力才能提升。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