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nèi)|國際|專題|網(wǎng)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wǎng) > 專題> 黨群> 紀念抗日戰(zhàn)爭70周年> 兩岸抗戰(zhàn)史 > 正文

                        “感動九一八”:令人難忘的抗戰(zhàn)老兵

                        2015-05-24 17:01:34??來源:福建國防教育網(wǎng)  責任編輯:鄭思楠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吳大奎:難忘戰(zhàn)斗經(jīng)歷

                        躺在病床上的紅軍戰(zhàn)士吳大奎患冠心病、腦梗塞、糖尿病、青光眼、白內(nèi)障,已入院8年,有聽力,有思維能力,語言含糊不清。從他的陪護嘴里得知,他早年參加紅25軍,跟著徐海東長征到延安。作戰(zhàn)中頭部4次受傷,腿部曾中4彈。1947年2月被華野3縱授予“三級人民英雄”榮譽稱號。記者問他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他用手比劃,口中含混不清地說道:“腦袋打壞了,腿打壞了……淮海戰(zhàn)役……孟良崮……打游擊……打日本鬼子……打炮樓?!敝钢缺葎潱骸皹尨虻?,炮打的……”

                          劉洪才:和鬼子拼刺刀

                        劉洪才,102歲,耳聰目明,胳膊有勁,個子不高,說起話來聲如洪鐘。1932年鄂豫皖紅軍入川時,劉洪才的父母親分別任當?shù)氐奶K維埃主席和婦女部長,后被害。弟妹逃散。孤身一人的他于1933年9月參加了紅軍,在紅31軍93師當戰(zhàn)士、宣傳員。聽說他在抗日戰(zhàn)場上和日本兵拼過刺刀,記者問他當時的情形。一提打鬼子,他激動起來:“山西遼縣戰(zhàn)斗中,我當排長帶兵守陣地,子彈打沒了。日本兵嚎著‘呀!呀!呀!’殺上來,一個日本兵挺著三八槍對著我的胸膛刺來。老子一撥挑開刺刀,一個突刺,戳進鬼子的肚子。剛收拾了這個日本兵,‘呀!呀!呀!’又上來一個,老子又把他收拾了,繳了兩支槍。日本鬼子有啥子,吼得兇?!?/p>

                          謝德華在老宅前迎接志愿者

                        謝德華:

                        親人離,獨居老宅中

                        曬寶貝,此生最榮耀

                        92歲的謝德華,畢業(yè)于黃埔軍校桂林分校第17期步科的抗戰(zhàn)老人,曾在第62軍151師452團任副營長、團部參謀,1944年參加了62軍增援衡陽方先覺第10軍的戰(zhàn)斗;1949年10月在江門起義后歸鄉(xiāng)。因參加過悲壯慘烈的衡陽保衛(wèi)戰(zhàn),老人至今仍覺殊榮。

                        謝德華背部微駝,穿一雙破舊的藍膠鞋,從高圓圓手中接過慰問金時,老人一度言語哽咽。記者從村民口中得知,老人本有二子二女,妻子解放前就已去世,他以一手之力將兒女養(yǎng)育成人,但在“文革”期間父子反目。約五年前,在臺灣的老部下得知謝德華在步入耄耋之后,仍居住在一間有百年屋齡的老屋里,于是捐資為他修建了一層小磚房,以避風雨之苦。

                        志愿者透露,就在去年,老人被兒子攆出了住所,無奈之下,謝德華被迫遷回老屋居住。父子為爭房鬧上法庭,判決至今沒有下來?;璋灯茢〉睦戏?,既未通電也未安裝自來水,燒飯用蜂窩煤,照明靠煤油燈。老人沒有固定的收入,僅靠遠嫁他鄉(xiāng)的女兒有限的接濟。為補貼家用,謝德華養(yǎng)了兩箱蜜蜂。

                        謝德華把鑰匙掛在褲腰上,一根臟兮兮的繩索套在一端。踏進老屋的大門,庭院內(nèi)雜草叢生、朽木堆積。眾人隨其進入老屋左邊一間低矮的黑屋,那是他的臥室,打開手電筒才能看清床鋪,一股難聞的味道直沖鼻孔。屋內(nèi)潮濕、凌亂、窄小,沒有落座的地方。一直以來天一擦黑,老人全靠一盞微弱的油燈在屋內(nèi)摸行。

                        即使年過九旬,老人身體仍算硬朗,他稱自己每天還堅持散步。與志愿者談及抗戰(zhàn)經(jīng)歷,其滿臉激昂滔滔不絕,憶及同鄉(xiāng)陣亡難掩傷悲,慶幸自己“好彩,沒死”。甚為悲哀的是,當年的起義證書和黃埔軍校學員證,早已在歷史動蕩中遺失。但1987年后補發(fā)的證書,老人一直仔細珍藏著,他小心翼翼地捧出來給眾人看。志愿者們笑稱,一件一件“曬寶貝”是他最覺榮耀的事。

                          抗戰(zhàn)老兵曾巽德行軍禮

                        曾巽德:

                        國有難,投筆去從戎

                        歷坎坷,豁達又從容

                        92歲的老兵曾巽德,家住蕉嶺縣新浦鎮(zhèn)同福村。一條并不寬闊的溪水穿村而過,這里也是淞滬會戰(zhàn)時期,率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而聲名大振的將領謝晉元的故鄉(xiāng)。曾巽德見有志愿者前來探望,躬著身站在門前迎接每一位人,才緩緩回到屋內(nèi)。

                        老人居住的房屋經(jīng)過翻修,雖無完好的家具,但整個居室甚為整潔。在此次尋訪老兵的行程中,曾巽德是唯一一個將家什收拾得如此整齊的老人。他背駝得有些嚴重,但邁步平穩(wěn)精神矍鑠。據(jù)其在東莞打工回家探親的小女介紹,老人的兒女家境貧困,數(shù)年來老人因為無任何經(jīng)濟來源,生活全靠自己自理。讓老人萬分感懷的是,黃埔軍校同學會每年會給他寄送一筆錢。

                        “風云起,山河動,黃埔建軍聲勢雄,革命壯士矢精忠。金戈鐵馬,百戰(zhàn)沙場……”或許從未想到會有如此多的人為尋訪老兵而來,曾巽德顯得很是激動,高聲唱起了學生時代在黃埔軍校桂林分校受訓時的陸軍軍歌。兒女擔心老人過度興奮,遞上茶水以示休息,卻被他棄置一邊。曾巽德稱,他一生都以黃埔軍校為傲。

                        1942年元旦,曾巽德在老家辭去教職之后,到新20師任特務連少尉連附,部隊在岳陽新墻河與日軍對峙。第四次長沙會戰(zhàn)期間,所在部隊在郴州安仁縣九如山跟日軍交戰(zhàn)。曾巽德先任特務連上尉連長,后任師部少校參謀,在茶陵被日軍飛機炸傷左大腿,長沙失守后在郴州南邊一帶防守。抗戰(zhàn)勝利后部隊到郴州受降,后到江西臨川整訓,新20師番號取消后調(diào)到第四軍。

                        曾巽德以清晰的思維和流利的口齒,將他一生的故事和盤托出:從17歲教書,到之后投筆從戎,再到投奔前線抗戰(zhàn)。曾巽德坐定后,抗戰(zhàn)往事一一道來,為讓探訪他的志愿者過足“歷史癮”,他從屋中捧出一個紅色的木盒,展示他甚為珍視的黃埔軍校畢業(yè)證書、肩章、抗戰(zhàn)紀念章等。在眾人圍觀之余,他一度興奮地舉起右手,展示當年的軍禮之姿。午后的陽光,將老人的身影拉得老長老長。

                        老人能將歷史典物保存得如此完好,這讓志愿者們都感到非常驚訝。談及過去尷尬的歷史年份,曾巽德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豁達。他回憶自己在“文革”中,也曾受到不小的沖擊?!爱敃r這些東西面臨毀滅之災,我將它們放在了最易見的地方,結果“紅衛(wèi)兵”沒有發(fā)現(xiàn)。這印證了一句老話:最危險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p>

                        老人一席話,將眾人逗得捧腹大笑。他更笑稱,自己老當益壯,如今能等來國人對抗戰(zhàn)老兵的關注,也算遺愿已了。

                          李震亞:血戰(zhàn)滇緬公路

                        83歲高齡的李震亞老人很健談,作為黃浦軍校18期學生,老人家親身經(jīng)歷了打通滇緬公路的戰(zhàn)役。

                        對于自己在上個世紀40年代參加的那場戰(zhàn)爭,老人一直說,“我只是趕上了戰(zhàn)爭的結尾,經(jīng)歷的不多,但是那段歷史是應該被人們記住的?!眹y當頭學生投筆從戎

                        李震亞老人的家鄉(xiāng)在浙江臺州,1937年發(fā)生盧溝橋事變時,他正在南京念書。

                        “當時并沒有急著跑回家,沒有意識到日本鬼子會長驅直入,直到‘八·一三’以后,眼看著日本人轟炸上海,然后是南京,我就跑回了家鄉(xiāng)臺州。一路上我們走到哪里,日本人就跟在后邊追打過來,那滋味可不好受?!崩钫饋喞先嘶貞?,“當時只是想著不能當亡國奴?!?/p>

                        時間到了1940年,一個機會忽然擺在李震亞面前:黃埔軍校在浙江金華招生的報紙廣告吸引了他。

                        “一點沒有猶豫,我和幾十個同鄉(xiāng)同學一起直奔金華。在那里進行了筆試和體檢,考試的內(nèi)容有作文和數(shù)學。后來我接到了錄取通知,終于能夠參軍為國效力?!崩钫饋喺f。

                        松山大捷打破了滇西戰(zhàn)役的僵局。日軍認為,在亞洲戰(zhàn)場上,只有三次戰(zhàn)斗可以稱為“玉碎戰(zhàn)”,也就是日本人被全部消滅,除了緬北的密支那以外,就是松山和騰沖,而這三個“玉碎戰(zhàn)”都是由中國人打下來的。

                        1944年底,取得龍陵會戰(zhàn)勝利的中國遠征軍和原本在緬甸作戰(zhàn)、奪取緬北重鎮(zhèn)密支那的中國駐印軍分頭向畹町推進。此時,李震亞隨左路軍追擊日軍,直到次年2月進入緬甸。

                        李震亞回憶,那時部隊行走于深山小路中,時常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行軍,有時馱炮的騾馬掉到山溝里,部隊還需要再下去把炮件找回來。曾經(jīng)有一次,部隊早晨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追趕到日軍殘部的前邊,于是再回頭攻擊。

                        “我們后來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沒有日本鬼子可打了,正在納悶時傳來消息,兩路中國軍隊已經(jīng)在1945年1月28日在緬甸會師,整個緬北滇西反攻取得全面勝利?!?/p>

                        說到最后,李老感慨道,“當年是被日本人追得離開南京,后來參加了緬北滇西最后一戰(zhàn),是追著日本人把他們趕出國,直到今天回憶起來還是很痛快?!?/p>

                          盧連峰:子彈穿透身體

                        盧連峰1922年9月26日出生于黑龍江省富錦縣。1937年2月,加入東北抗聯(lián)。1945年8月,擔任蘇聯(lián)紅軍通河縣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先后參加了遼沈戰(zhàn)役和平津戰(zhàn)役,曾被授予“騎兵戰(zhàn)斗英雄”稱號。后被編入四十七軍一六零師到湘西剿匪。1950年,調(diào)任空軍地勤航空站站長。1952年,調(diào)任中南空軍工程大隊參謀長。1960年,任中南空軍后勤部修建部副部長。1978年離休,現(xiàn)居廣州。

                        1938年,為躲避數(shù)十萬日本關東軍的瘋狂圍剿和經(jīng)濟討伐,也為了保存抗日力量,東北抗日聯(lián)軍三路大軍逐步放棄了原有的一些根據(jù)地,向西突圍尋求轉機。

                        1938年農(nóng)歷十一月,盧連峰隨部隊穿越原始森林齊膝深的大雪準備西去綏化。開始時,部隊每天能走四五十里路。不到一個月,由于沒有糧食補給,路況又不好,連二十里路都走不到了。不少騎兵只能忍痛將最心愛的馬匹殺掉,讓大伙填飽肚子。后來,馬鞍、樹皮、野草根都成了食物。進了臘月,盧連峰所在的隊伍與王明貴領導的抗聯(lián)第六軍的一支隊伍在綏化會合,原本三四百人的隊伍損失了近1/3。盧連峰所在的十一軍四團和六軍九團整編成了抗聯(lián)第三路軍四支隊,支隊長是雷炎,政委是郭鐵堅。

                        臘月二十九的晚上,四支隊奉命到山下村里去弄糧食過年。年三十那天,天還沒亮,他們就和日本關東軍的騎兵團遭遇了。情況非常危急,前有日軍汽車堵截,后有關東軍騎兵團的追擊,四支隊腹背受敵。

                        盧老陷入深深的回憶中:“戰(zhàn)斗是在一個叫李老卓屯的地方打響的。當時,四支隊的四團和九團分住在李老卓屯的東西兩側。關東軍的騎兵團很陰險,開始時并沒有直接沖到村內(nèi),而是先用小鋼炮遠程打擊,不少老百姓家的房子都被打壞了,村里彌漫著濃濃的硝煙,10米之內(nèi)根本看不見人。戰(zhàn)斗從拂曉一直打到黃昏,由于敵眾我寡,武器也差,我軍逐漸被日軍包圍。如果僵持下去,后果將非常嚴重,支隊長雷炎果斷命令大家,想辦法突圍,誰的馬快誰先跑。連長一把扯住我,大聲喊道:‘小盧上馬,快跑!’隨后將我扶上了馬。沒跑多遠,我忽然看見跑在前面的一個機槍手的馬匹受傷了,立刻停下來沖著他大喊,讓他趕緊下馬跑。這時,鬼子的一顆子彈擊中了我,從尾椎骨射入,從大腿根部射出。一陣劇痛,我感到一股粘粘的東西開始在大腿上流淌。頭立刻變得昏昏沉沉的,只能雙手摟著馬脖子繼續(xù)向前走。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當我迷迷糊糊地睜開眼時,發(fā)現(xiàn)隋團長正在大聲喊著我的名字,一名戰(zhàn)士正在用雪給我搓手。由于失血過多,我的手早已經(jīng)沒有了血色。團長告訴我,支隊長雷炎為了掩護戰(zhàn)士撤離,已經(jīng)犧牲在戰(zhàn)場上。為了不被敵人發(fā)現(xiàn),大家把他埋到了冰窟窿里?!?/p>

                        突圍之后,四支隊犧牲了四十多個戰(zhàn)士,出來的戰(zhàn)士迅速向山上轉移。盧連峰苦笑著說:“要不是我那時忍著劇痛再次騎馬突圍,估計那次命就沒了。”

                        此次受傷后,盧連峰就被送到了一個叫做老金溝的地方養(yǎng)傷。三個月后,他又返回了十一軍軍部,開始為二旅旅長高繼賢當警衛(wèi)員。1939年夏天,高繼賢在十一軍與海倫縣警察署的戰(zhàn)斗中犧牲。盧連峰又開始給抗聯(lián)三路軍六支隊政委于天放當警衛(wèi)員。

                          老兵劉英:兒童團長帶鬼子走向地雷陣

                        1940年冀中初秋的深夜已浸染寒意。日軍從饒陽縣城出來搶糧了。地雷戰(zhàn)那時已在冀中平原開始應用,鬼子進村無不提心吊膽。這一次,日軍的卡車不敢走車道進大城北村,而是在村東頭就遠遠停下了。日軍派偽軍先從小路進村,把村里的男女老少帶到村東頭集中,逼問他們哪里埋有地雷,好讓工兵除掉。

                        面對長時間沉默的村民,鬼子急了,拔出了腰刀。這時,人群里站出一個人說:“俺來告訴你!”

                        此人正是兒童團團長劉英?!叭巳豪锏那嗫瓜汝爢T后來告訴我,那時他們都把腸子悔青了:那晚怎么就讓這小子參加了行動呢?這回可全砸在這小子手上了!”說到此,劉英呵呵笑了。

                        鬼子們立刻將劉英團團圍住,追問他地雷埋在哪里。劉英沒答話,他反問鬼子有沒有糖。鬼子忙說:“有有有,糖大大的有!”接過鬼子遞給他的糖塊,劉英小心地把糖裝進衣袋里,而后他告訴鬼子:“這里沒有地雷,俺們不認識地雷?!惫碜哟笮Γ骸昂?!沒地雷好!你的,在前面的帶路,我們一起進村去!”

                        “你為什么向鬼子要糖吃呢?”記者問。劉英有些得意:“那樣鬼子才覺得你是個小孩啊?!?/p>

                        劉英走上了車道,狡猾的鬼子并沒有亦步亦趨地跟著,他們原地不動,直到看著劉英在晨光中漸行漸遠。鄉(xiāng)親們滿是疑惑:怎么回事,那鐵西瓜全瞎了?只有青抗先們看得明白,他們按“之”字形埋設地雷,劉英當時不僅看得清楚,而且記得很牢,現(xiàn)在劉英走了個直線,是從雷與雷之間的空當走過去的。

                        鬼子要進村了,10名偽軍的后面是4名日本兵,他們大搖大擺地踏上了車道。地雷炸響了,從濃濃的煙霧中傳出敵人的嚎叫聲……

                        沒多久,劉英被準許加入村青年抗日先鋒隊,同時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預備黨員。1940年9月11日這天,就成了劉英入伍參加革命的時間。僅一個月后,劉英轉為正式黨員,宋老師正是他的入黨介紹人。

                          戴潤生:打破“皇軍不可戰(zhàn)勝”神話

                        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戴潤生已經(jīng)在老爺廟附近的山上埋伏了快兩個小時,周圍安靜極了,他的雙眼緊緊盯著山溝里的公路,日軍還沒來。

                        下了一夜的雨,樹葉上還在滴著水,而戴潤生的衣服早已濕透了,9月末的山西,有些涼了,初升的太陽還不能讓他冰冷的身體感受到溫暖。

                        老爺廟在平型關東十多里路,戴潤生和他的戰(zhàn)友,115師的戰(zhàn)士們正在等著日軍的到來,這是第一次和日軍交戰(zhàn),他們已經(jīng)盼望很久了。68年后在上海的家中,戴潤生對記者說,“那時候求戰(zhàn)心情非常急,巴不得一過黃河就跟日本人打”。

                        1937年9月25日拂曉時分,戴潤生和他的戰(zhàn)友經(jīng)過一夜的冒雨行軍到達老爺廟一帶,從凌晨三四點開始已經(jīng)埋伏兩個小時左右。這之后的兩天一夜里,115師打了一個勝仗,襲擊了走進埋伏圈的日軍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21旅團42聯(lián)隊的運輸隊,殲滅1000多人,繳獲大量汽車和騾車運送的物資,這就是“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

                        雖然以后再沒去過平型關,戴潤生依然能用筆畫出當時那里的地形,提起來他還是很開心,“那一仗,打得很痛快”。

                          張樸生:一雙布鞋擋刺刀

                        面對冷血的日本鬼子,參軍后的張樸生苦練刺殺技術,決心以鐵血對冷血。

                        60多年后的今天,歲月已侵蝕了老英雄張樸生硬朗的身軀,但說起當年的崢嶸歲月,老英雄的眸子里仍不時閃過恰似電光的英氣,像當年烽火的回射。

                        經(jīng)歷過10幾場大大小小戰(zhàn)斗的老英雄也掛過彩,是在打石島時受的傷。

                        經(jīng)過戰(zhàn)爭死神甄別后的老英雄身體比較抗折騰,雖屢染小恙,但無大礙,2002年前后,年過八旬的老英雄還能騎車20公里,到海邊釣魚。

                        還是回過頭來說,老英雄60多年前,是怎樣躲過背后鬼子刺來的這一刀?

                        當時八路軍的武器彈藥不及日本人, 于是八路軍常常采用夜戰(zhàn)、近戰(zhàn), 近戰(zhàn)常用的便是拚刺刀。當代都市人也許無法體會冷兵器時代的刺刀喋血對拚。作者曾經(jīng)問過張樸生老英雄:"拚刺刀時會不會有些猶豫?" 我不敢用"怕"這個詞, 張樸生老英雄反而直截了當:"你是想問怕不怕吧? 嘿, 那時候哪有功夫想這些, 再說, 越怕死, 死得越快。"

                        拚刺刀是很殘酷的,這就不僅要求士兵有很好的刺殺技術,而且要有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這可不是隔著山頭放槍,而是直接面對對手的眼神、體味、喘息,敵人、戰(zhàn)友的尸體瞬間便在你的面前倒下,流滿地的腸子充斥你的眼,血腥味充溢你鼻孔,怒吼、慘叫、呻咽塞滿你的耳朵。

                        八路軍裝備不如鬼子,遠距離交火是要吃虧的,靠近了,以鐵血對冷血,一命換一命。畢竟是在我們的國土上,我們受得了對等消耗,甚至不對等消耗。但這不是說鬼子刺殺技術不行,他們訓練嚴格,技術精湛,而且士兵配有帆布防護帶來防護腹部,早年的鬼子甚至像狗一樣戴著皮項圈,因為當時中國軍人很多用大刀,最著名的是喜峰口一仗,砍得鬼子頭顱紛飛。鬼子兵認為,身手分家,魂便回不了老家了,所以戴上皮項圈。鬼子的身高雖普遍矮小,但許多家伙長得粗壯結實,肌肉發(fā)達,無論是突刺還是格擋,都訓練有素。而且,鬼子的新兵往往進行喪盡天良的對活人刺殺訓練來練膽,練手。所以通過拚刺刀撩倒鬼子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話扯得遠了, 背后鬼子刺來的一刀刺上了張樸生沒有?

                        戳上了,但戳到張樸生背包中的一雙新鞋上,沒有戳透,這時旁邊的戰(zhàn)友趕過來, 一刺刀捅上了這個偷襲的鬼子。張樸生老英雄告訴作者,我們用的刺刀說是刺刀,其實是自制的刺錐,不像日本人的刺刀有良好的出血槽,刺錐出血槽功能不好,扎進去,血往往放不出來,刺錐就拔不出來。

                        戰(zhàn)友的刺刀這時就拔不出來了,鬼子這時還要做垂死掙扎,張樸生返過身來,一刺刀將鬼子釘在地上,讓其魂歸東瀛。

                          宋述分:被鬼子子彈打穿胸膛

                        一顆子彈穿過梨樹林,在空中飛行百多米后,打中宋述分。子彈穿過他上衣口袋中的筆記本和一元津貼,從左下胸進入,又從右側第八根后肋骨處出去;沒有痛感,只是覺得胸部一悶,頭很沉,整個人就仰到戰(zhàn)壕里去了。

                        宋述分是在剛剛爬出戰(zhàn)壕時中彈的。15分鐘前,他還在西北300米處的一堵矮墻后,端槍對著日軍掃射,并扔了一枚手榴彈。他剛剛十五歲,遇到戰(zhàn)斗就興奮。他所在的連隊分成三部分,其中連長陳海山帶著一個排在東南方向的戰(zhàn)壕里迎戰(zhàn)。當時,指導員發(fā)現(xiàn)有一隊鬼子兵偷偷潛入連長所帶部隊的后方時,就讓通訊員趕快去傳遞情報。未成年的通訊員遲疑了一下,宋述分便自告奮勇地跑了過去。

                        穿過一片梨樹林,跳進7尺寬、1人深的戰(zhàn)壕,宋述分告訴連長要小心敵人抄后路,然后爬出戰(zhàn)壕準備趕回去。想著來時路上紛飛的子彈,他彎下身——就在這一剎那,銳利的子彈穿過他的胸膛。

                        宋述分睜著眼,看見手中的大槍被甩到地上,子彈嘩地從彈夾里散了出去。不知道為什么,小便開始失禁,尿混合著血一起向下流,把整條褲子都濕透了。他的神志開始模糊。

                        日本鬼子的攻勢越來越強,部隊開始撤退。連支部副書記宋振恒一只手拿著駁殼槍射擊,另一只手把宋述分抱起來,用胳膊夾著,順著戰(zhàn)壕一路向西撤。

                        宋述分事后得知,宋振恒在撤退的過程中,胳膊被敵人的子彈打穿?!叭绻皇撬哪菞l胳膊擋著偏一點,子彈恐怕就又一次穿透我的胸了。”65年后,大難不死的宋述分仍然為自己的僥幸生存心懷感激。他的戰(zhàn)友,有些就在撤退的過程中中彈,沒有被搶救下來。

                        鬼子沒有追多遠。處置過傷口后,宋述分被放到了村口一位老奶奶的家中養(yǎng)傷?!拔姨K醒后,不能動也說不了話,出血太多,身子太弱。老奶奶屎一把尿一把地伺候我,一口水一口飯地喂我。”那次傷好之后,他就離開了“救命奶奶”。他一直忘不了這位奶奶,越到老年,這種想念在他的頭腦中就越真切。

                        2005年春節(jié)前,在吉林省居住了60年的宋述分因病住院,他第一次和女兒講起這段往事,淚流滿面。這么多年了,他想回去看一看,到老奶奶的墳前祭拜。女兒幫他了了這個心愿。6月18日,他來到河北省武強縣老奶奶的墳前。

                        這里就是冀中了。逝者如斯,而往事歷歷在目,他的青春就是在這兒伴著槍林彈雨度過。

                          劉捷:樹皮加糠做"拉糕"吃了三個月

                        讓劉捷至今記憶猶新的是,在1941年反掃蕩期間,她連續(xù)吃了三個月的樹葉、樹皮和糠。

                        劉捷回憶說,老百姓的家里每戶都有很多缸,多的十幾個,少的也有三五個。春天的時候,老百姓就將柳樹葉、槐樹葉等好幾種樹葉采摘下來,裝進缸里,用鹽腌起來。

                        那年秋季反掃蕩時,運到山里的糧都吃完了,但又不敢輕易回到村里,所以只有將樹葉和糠放在一起蒸熟了吃,還將榆樹的皮和糠做成“拉糕”吃。劉捷連續(xù)吃了兩三個月這樣的食物,“吃了連大便都拉不出來”。

                        一次,和劉捷分在一個村子的通訊員在山上遇到一個賣豬肉的,估計是老百姓家的死豬肉。通訊員很興奮地告訴了劉捷,于是,劉買了半斤豬肉,通訊員買了一斤半,但是因為很久沒吃過葷菜,所以兩人都拉了肚子。

                        1942年,劉被調(diào)到晉察冀軍區(qū)三分區(qū)二所任副指導員,專管黨的工作,后又調(diào)到三分區(qū)衛(wèi)生部任指導員,1944年任冀晉軍區(qū)醫(yī)院指導員。解放戰(zhàn)爭期間,劉參加過遼沈戰(zhàn)役、四平保衛(wèi)戰(zhàn)、平津戰(zhàn)役等等,直至南下解放廣州。

                        “我經(jīng)歷的都是很平凡的事情,不值得寫?!?005年7月21日,82歲高齡的劉捷幾次強調(diào)說。

                          楊士斌:在南泥灣教王震讀古文

                        那時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沒有鞋襪,冬天沒有被子蓋

                        1941年,楊士斌從晉察冀軍區(qū)調(diào)到延安軍政學校學習。1942年,正好三五九旅到軍政學校要人,楊士斌就沒回晉察冀軍區(qū),來到已在南泥灣開荒一年的三五九旅,在政治部宣傳科任宣傳干事。

                        來到三五九旅,楊士斌跟部隊官兵一樣,拿著镢頭就到山上開荒。南泥灣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水源充足,但山上荊棘遍布。戰(zhàn)士們管這些難纏的灌木叫“棵子”,也叫“狼牙刺”。開荒就是把棵子除掉,把土翻過來,蓋住草,翻成壟,然后就可以直接種糧食了。楊士斌這個學生出身的宣傳干事,從沒干過農(nóng)活,可熱情極高,他知道這是為了養(yǎng)活自己的軍隊。當時蔣介石派50萬大軍對陜甘寧邊區(qū)進行軍事包圍和經(jīng)濟封鎖,“一只老母雞都不能飛到邊區(qū)”。毛澤東回憶那時的情景說:“我們曾經(jīng)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zhàn)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冬天沒有被子蓋,我們的困難真是大極了?!?/p>

                        楊士斌那雙沒干過農(nóng)活的手,一下就磨出了血泡,因為一天要勞動十幾個小時。腳也一樣,還有棵子野草扎的,那時他們戲稱自己是“炮兵旅”。楊士斌還記得當時的一根镢把,已經(jīng)磨掉了一小半,上面有許多小坑,黃色間著紅色,那是血水浸染而成的。三五九旅是真正的官兵一致,楊士斌還記得七十八團的團長與勞動英雄展開勞動競賽,一天開荒三畝。他記得當時最高紀錄好像是一個勞動英雄創(chuàng)下的一天十畝。旅長王震因為常有事在延安處理,后來還成了延安衛(wèi)戍區(qū)的司令員,所以在南泥灣的時間并不多。他一到南泥灣就到山上開荒,王震說,“不開荒這個旅長就白當了”。

                        有一次王震從延安回到南泥灣的時候,叫人打聽誰懂古文。同事們推薦了楊士斌。原來,有一次開會的時候,毛澤東說,誰要是讀了《陳情表》而掉眼淚,其人必不孝;誰要是讀了《出師表》不掉眼淚,其人必不忠。王震是個工人出身的干部,不知道什么《陳情表》和《出師表》,很郁悶,于是要找人教教。

                        當時的南泥灣條件很差,沒處買《古文觀止》,楊士斌就憑記憶把《陳情表》和前后《出師表》默寫出來,用毛筆抄好。一句一句地教王震。王震也很謙虛,遇到不懂的字句就問,一個星期左右,楊士斌就完成了任務。賀龍來南泥灣時聽說了這件事,就跟王震開玩笑說“你要尊重老師,要叫楊干事做楊老師才行”。但畢竟王震是首長,楊士斌不敢答應。賀龍說,那就叫你“老夫子”好啦。于是“老夫子”這個外號就叫開了,沒人再叫楊士斌做楊干事了。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nèi)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