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專題> 黨群> 崇德向善 誠信福建> 誠信熱評 > 正文

                        反思“天價魚”別忽視信用建設

                        2016-04-25 08:17:29?毛建國?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每斤娃娃魚售價達1500元,一條3.3斤重的娃娃魚總價近5000元。近日,有游客在桂林市一家普通餐館遭遇“天價娃娃魚”,在民警調解下,游客最終以1500元價格買單“了事”,此事引發(fā)熱議。從“38元一只青島大蝦”,到哈爾濱的“398元一斤鰉魚”,再到此次“天價娃娃魚”事件,“天價”現象層出不窮,拉低人們預期下限的同時,令部分消費者困擾甚至畏懼。

                        天價事件的頻繁發(fā)生,特別是“天價魚”“逆著洋流獨自游到底”,從北方游到南方,在輿論場引起了廣泛而深入的反思。種種反思,自有一股淋漓正氣;種種建議,有真性情也有真道理。但在這其中,別忘了信用建設這一維度。

                        桂林“天價魚”事件有一個堪稱魔鬼的細節(jié)。新華社記者調查發(fā)現,2015年8月10日涉事餐廳曾經被媒體曝光收取“天價餐費”,當時餐館名字是“河畔美食坊”,此后餐廳改名“江邊美食坊”。也就是說,這家餐廳是有前科的。按照哲人所講的,事件常常會出現兩次,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喜劇。決定其轉變的,就于在能不能總結經驗,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這家餐廳顯然沒有做到,這才在同一條河流里摔倒兩次。

                        不僅是桂林“天價魚”事件,哈爾濱“天價魚”事件的涉事餐廳,同樣也是有前科的。當時媒體報道,早在這一事件之前,哈爾濱這家餐廳就被網友在“大眾點評”網站上曝光了。也遠遠不止是這兩起“天價魚”事件,從市場現實來看,在成為公共事件前,大多數的宰客餐廳是有前科的,不是第一次發(fā)生。當我們以旅游、前科等作為關鍵詞,進行一下組合,一個概念出來了,這就是“旅游黑名單”。

                        一段時間以來,“旅游黑名單”露出了崢嶸,已經有好幾個游客上了“黑名單”,他們成了旅游行業(yè)拒絕服務的對象。凡事就怕對比,一對比問題就出現了。同樣是旅游鏈條的參與者,那些不文明的餐廳,一犯再犯,不知收斂,萬一被曝光了,大不了改名了事,一點也不影響賺錢;如果是一個不文明的游客,就會上“黑名單”,付出沉重的代價。站在對市場危害的角度,不文明的餐廳比不文明的游客,帶來的“骨折指數”還要高。誰生病誰吃藥,這里不是為那些上“黑名單”的游客叫屈,而是想問一聲,同樣是不文明行為,為什么不文明餐廳有“免死鐵券”,可以不上“黑名單”?

                        “旅游黑名單”屬于信用建設的一個范疇。有識之士不難看到,這些年來,信用建設很是熱鬧。可靜而思之,卻會發(fā)現“喊得多做得少”,對于很多人來說,信用黑名單還很遙遠。好不容易有了一點破冰,針對的也只是普通公民行為,而忽視了那些“大戶”。比如說,“闖紅燈將與信用掛鉤”、“不還銀行貸款將與信用掛鉤”、“室內吸煙將與信用掛鉤”、“旅游不文明將與信用掛鉤”、“不?;丶铱纯匆惨c信用記錄掛鉤”……而市場主體不文明不道德行為,卻可以置身于信用建設之外。

                        這也是我們想提醒的,反思“天價魚”別選擇性忽視信用建設。回頭來看,如果信用建設在旅游市場得到重視,那么桂林“天價魚”事件的商家,因其前科存在,早就應該上“信用黑名單”了。對這家餐廳來說,“行散神不散”,即便想換名也換不了。由此,還會發(fā)生“天價魚”事件,還會嚴重影響當地旅游形象嗎?進而思之,如果信用建設蔚然成風,由此傳出的威懾力,提高的違法成本,將會倒逼商家不敢宰客。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