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nèi)|國際|專題|網(wǎng)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wǎng) > 專題> 黨群> 崇德向善 誠信福建> 誠信熱評 > 正文

                        政務先誠信起來是信用社會必由之路

                        2016-11-03 08:03:13?顥鈞?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建立、健全誠信體系,選擇從政務誠信出發(fā),讓政府先誠信起來,讓官員先誠信起來,再以政務的誠信來帶動市場主體與公民個人的誠信,已成必由之路?!?/p>

                        11月1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等十余個文件。會議強調(diào),加強政務誠信、個人誠信體系和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要加大對各級政府和公務員失信行為懲處力度,將危害群眾利益、損害市場公平交易等政務失信行為作為治理重點,發(fā)揮政務誠信對其他社會主體誠信建設的重要表率和導向作用。

                        誠信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從政府到社會到市場再到每一個公民個體的積極參與。近年來,為校正信用缺失,社會層面的努力并不少見。比如,淘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阿里巴巴借助支付寶等網(wǎng)絡工具,在網(wǎng)購流程中初步解決了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問題。在行政和司法層面,針對公民個人和市場主體的種種征信制度建設也都進展迅速,效果初顯。法院系統(tǒng)推行的限制“老賴”高消費等信用建設行動,也為司法頑癥“執(zhí)行難”提供了制度支持。

                        相比之下,政務誠信建設反而顯得有些滯后。這與政務誠信作為社會誠信基石的地位很不相稱。誠信既是政務行為的道德規(guī)范,更是政務行為的法律規(guī)范。法治政府必然要求政務誠信。

                        為政者理應知道,“民以吏為師”的深遠傳統(tǒng)早已根植于社會細胞的最深處,這是任何誠信制度建設都無法回避的中國國情。相對于市場誠信和個人誠信來說,政務誠信失范對社會的侵蝕與傳染更大。我們都知道,要樹立一個誠信政府的形象需要長期的努力,但要破壞一個政府的誠信形象卻只要一兩件失信行為就足矣。因此,要建立、健全誠信體系,選擇從政務誠信出發(fā),讓政府先誠信起來,讓官員先誠信起來,再以政務的誠信來帶動市場主體與公民個人的誠信,已成必由之路。

                        當然,加強政務誠信建設不能止于口號,更不能停留在各色文件中。怎么才能提升政務誠信,讓官民互信變成常態(tài)?關鍵還得從失信的根源上去尋找答案。為何有些政策朝令夕改?為何官場假文憑假檔案屢現(xiàn)報端?除卻重結果輕程序的文化密碼與社會轉(zhuǎn)型的大氣候影響,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在某種“守信就吃虧,失信反受益”的尷尬現(xiàn)實。

                        破解之道并不高深,也不復雜。推動誠信建設,就得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簡言之,就要讓守信者受益,讓失信者寸步難行。當務之急,還得大力提高失信的違法成本,通過建立健全失信懲戒機制,特別是聯(lián)合懲戒機制,讓失信者處處受限。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選擇以“危害群眾利益、損害市場公平交易等政務失信行為”作為治理重點,表明了積極推進政務誠信建設的決心,也為地方在實際操作上提供了明確指南。有責任機制的保駕護航,有重點領域的中心突破,政務誠信建設的成效無疑令人期待。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nèi)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