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商品房利潤率10%”當真能讓暴利“微利化”?

                        www.fjnet.cn?2012-10-22 09:34? 吳  江?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陜西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會同省物價局日前聯合發(fā)文,要求各地分區(qū)域測算住房項目成本,并公布住房銷售價格區(qū)間,商品房合理利潤率控制在10%左右,鼓勵現房銷售,引導各地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中廣網10月21日)

                        近年來的樓市調控,盡管并未讓房價出現明顯的回歸,但無論是樓市銷售的放緩,還是房價基本趨于穩(wěn)定,樓市調控的效果的確不容否認。不過,即便房價并沒有怎么降,開發(fā)商仍然是叫苦不迭,而近期國內經濟形勢的低迷,宏觀經濟的走低,更是被認為與樓市調控有關。尤其是在嘗試了諸多手段之后,經濟仍未見太大起色,甚至仍然有繼續(xù)走低的跡象,這個時候,放松樓市調控來重振經濟,似乎也呼聲漸高,并被一些地方政府視作最后那根保底的稻草。

                        的確,就連大洋彼岸的美國經濟學者也認為,美國的經濟是否真正恢復,房價是個重要指標。那么,國內經濟對于房地產的倚重,自然不那么容易在短時間內改變,相比承受樓市調控所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重走老路,當然輕車熟路,至少短期經濟風險最小。不過,正當房地產市場又有恢復熱鬧的跡象,無論是土地市場“地王”重現,抑或是對明年房價將再度上漲的預測,新一輪的房地產熱的跡象,自然讓經歷過類似劇情的民眾無比擔憂,甚至又在急于出手了。

                        這個時候,陜西省要求商品房合理利潤率控制在10%左右,不僅釋放出樓市調控不會放松的明顯信號。一向暴利的房地產業(yè),竟然只被留下10%的微利,不僅比貸款利率高不了多少,更是遠不如當下的房地產信托利率,真要嚴格執(zhí)行這一利潤率,從暴利回歸微利,房價不僅沒有漲的可能性,大幅降價倒是合理的預期。從這個意義上說,相比以往的調控手段,此番將“商品房利潤率控制在10%左右”,調控非但沒有放松,反而還有繼續(xù)加碼之勢。

                        平心而論,當下國內的宏觀經濟,的確不容樂觀,但假如因此便走回房地產依賴癥的老路,盡管輕車熟路,但卻不啻為飲鴆止渴。從這個意義上說,面對經濟形勢的不明朗,地方政府能夠繼續(xù)堅持樓市調控政策,無疑頗顯責任與明智。事實上,陜西省發(fā)文控制房地產利潤率,其初衷一是要防止房價反彈,二是讓老百姓對商品房成本心中有數,剛需購房該出手就可以出手。希望開發(fā)商既有利潤,老百姓也能買得起,以此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wěn)和健康發(fā)展,把商品住房價格引導到滿足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軌道上來。其政策背后的善意,的確不難體味。

                        不過,樓市調控當然不能半途而廢,房地產業(yè)的暴利也不應被縱容,但政府直接限定一個行業(yè)的利潤率,卻多少顯得有些操之過急。事實上,一個行業(yè)的利潤率究竟該由誰說了算,假如是壟斷型行業(yè),當然應當由政府限制其利潤率,但假如是競爭性行業(yè),利潤率則應由市場來決定,政府之手則不宜伸得過長。具體到房地產業(yè),盡管這一行業(yè)也呈現出集中之勢,調控后的行業(yè)洗牌會否出現寡頭壟斷格局,當然需要警惕,但至少目前看來,房地產仍然是個充分競爭的市場,政府的調控,也只需在土地市場、金融信貸層面即可。直接限制利潤率,一來可操作性并不強,二來假如脫離了市場實際,則極有可能遏制供給,最終反而推高房價。

                        一言以蔽之,樓市調控當然不應放松,但樓市調控的政府之手同樣應由邊界,只要房地產仍是個競爭市場,直接限制其利潤率,便有越界之嫌,不現實或難兌現的利潤率限令,甚至反而會傷及樓市調控自身的公信力。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頁面無法找到
                         
                        頁面沒有找到,5秒鐘之后將帶您進入首頁!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