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教育講堂 > 正文

                        大學怎樣營造“思維的空間”

                        2013-12-20 10:17? 文史哲?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19世紀德國大詩人海涅曾說,法國與俄國擁有大陸,英國擁有海洋,而德國則擁有思維的空間。

                        雖然世界已經進入21世紀,這最后半句一點不過時。長期以來,這“思維的空間”在德國一直擁有現(xiàn)實的安身之所,那就是研究與行政相分離、以“學術自由”為立身之本的大學。

                        1810年,普魯士教育家威廉·洪堡創(chuàng)辦柏林大學,從一開始就明確了教授學者應遠離社會實際政治與經濟利益,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成為與一般有產者分離的獨立的職業(yè)化力量。柏林由此迅速成為學術中心,德國其他30多個邦國紛紛效仿,最終形成延續(xù)至今的德國高等教育體系。

                        正是靠這一體系滋養(yǎng)“思維的空間”,德國學術與科研蒸蒸向上。二戰(zhàn)前,全世界45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10位是德國人;40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16位是德國人。在現(xiàn)今德國聯(lián)邦憲法第五章中,也明確寫明“研究與教學享有自由”。

                        不僅如此,德國還形成一套嚴密的運作機制來保障高校的科研獨立。迄今為止,德國大部分大學為公立機構,由國家撥款以保障運營,但國家無權干涉大學的管理。

                        而在大學內部,科研與行政的分離也保障了科研的獨立性。德國大學運營一般分為基層、中層、校級三個層面,行政和學術兩大系統(tǒng)貫穿其中。包括校領導在內的行政系統(tǒng)只負責事務性工作,即為科研和教學創(chuàng)造必要且合適的條件。至于招聘考核教授、課程內容設置乃至科研項目申請,概由教授學者協(xié)商或獨立決定。

                        在德國高校,權力最大的不是校方,而是在基層各教研室或研究所中擁有正式教席的教授們。一般來說,一名教席教授至少擁有行政秘書、學術助理和小型專業(yè)圖書館三大資源。另外,教授們對科研項目資金享有獨立支配權,可自行決定項目的人員招聘、儀器采買等。當然,科研項目的資金安排要接受出資方的嚴格審核與監(jiān)察,但不會受到學校行政方的干涉?! ?/p>

                        不過,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德國傳統(tǒng)的高校模式也面臨一些挑戰(zhàn)。比如,由于高校與教授都非常獨立,各大學綜合實力較均衡,彼此競爭欠激烈,科研優(yōu)勢不易突出。為此,德國2005年發(fā)起德國大學卓越計劃。根據(jù)該計劃,德國每隔五年評選一批精英大學,并為精英大學提供豐厚的科研資金支持。要當選精英大學,高校必須提交“未來計劃”說明其未來學術發(fā)展的戰(zhàn)略重點與可行性。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德國高校將干預教授們的研究方向或實踐,相反,這份“未來計劃”由教授們提供方案,由學校行政方負責滿足實現(xiàn)方案所需要的條件。例如,連續(xù)兩屆成為精英大學的慕尼黑工大,近年來就為實現(xiàn)其“未來計劃”新創(chuàng)辦了多個跨學科研究中心,以吸引德國國內外頂尖的科研人員。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