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時政觀察 > 正文

                        官員讀博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2014-03-13 08:46? 冰  啟?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官員讀博士“圖虛名,招實禍。真想建議中組部把這些博士招來考一下。好幾個貪官都是博士。我抨擊不學無術、注水的博士”。日前,全國政協委員孟學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一番話引起人們注意。梳理公開資料發(fā)現,十八大以來,副廳(局)級以上落馬官員超60人。其中,博士學歷官員至少12人,約占落馬官員的五分之一。

                        為什么那么多博士官員成了貪官?其實,獲得博士學位并不能降低官員貪腐的幾率,官員貪腐不是靠提高其覺悟和學識就能遏制的。針對這種官員讀博現象,有人提出要禁止官員攻讀博士,這顯然是“以毒攻毒”——讀書是每個公民的權利,官員讀博的權利不能剝奪,治理官員讀博亂象,關鍵在約束權力,以及在大學建立現代學校制度。

                        目前部分官員獲得博士學位的過程是通過權學交易,這就涉及腐敗,而且是官場和教育的雙重腐敗。嚴格說來,官員動用手中的權力,調配政府資源給學校、導師,就是違規(guī)的。而學校、導師降低錄取和培養(yǎng)標準,也背離教育和學術操守。但現在的資源配置,以行政為主導,給了官員調配資源的空間,學校和教授為了獲得資源,要“跑部錢進”,現在有官員有讀博的需求,由此可建立起和官員的溝通管道,學校、教授何樂而不為?而目前大學的治理模式,也給學校、教授拿學校的教育資源和學術資源去與官員交換,創(chuàng)造了便利條件。有意思的是,往往這種十分明顯的利益輸送,還被渲染為學校愛才、官員勤奮加以宣傳。

                        改革教育資源和學術資源的配置方式和學校內部的治理模式,十分緊迫。在教育經費投入方面,應該建立國家或地方教育撥款委員會,負責教育撥款預算,監(jiān)督政府部門撥款,而不是把撥款權全部掌握在行政領導手中;在科研經費配置方面,應打破現行的行政主導方式,實行學術管理和評價,把課題經費給最有能力做出研究的學者,而不是和領導關系緊密、有資源可以交換的“學者”;在學校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管理中,要推進政學分開,不能用行政干預招生、培養(yǎng)、學位授予,要對所有受教育者實行一視同仁的教育標準和學術標準。

                        對于上述改革,我國社會已經形成共識,相關改革已寫進國家的綱領性文件,但如何啟動改革,目前似乎一籌莫展。在筆者看來,任何一起官員博士的利益輸送案件,都可以作為啟動改革的契機,近年來,針對貪腐官員的讀博經歷,媒體多有報道,個中的利益輸送細節(jié)也很清楚,但遺憾的是,就是被曝光,也沒有人去追查這背后的利益輸送,哪怕官員事發(fā),也鮮有學校、教授被追責。進一步說,從官員和學校搞利益輸送讀博時,官員和相關學校就事發(fā)了,但這非但沒有事發(fā),而是官員進一步發(fā)跡,用博士學位裝點門面,學校也因搞定各方關系,而獲得“快速發(fā)展”,以至于現在出現一種對高官低學歷點贊的民間情緒,其“潛臺詞”是,高官動用權力搞一頂博士帽太容易了。這是對官場和學術何等的諷刺。

                        冰啟(上海 學者)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