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wǎng)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復旦學子聯(lián)名上書是感情沖昏了理智

                        2014-05-08 10:45? 張衛(wèi)斌?來源:東南網(wǎng)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2月18日,復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一審被判死刑。一審判決之后,復旦177名學生簽署請求信,請求法院不要判林森浩同學死刑立即執(zhí)行。4月20日,部分學生又向法院遞交了一封“聲明書”,表明“請求信”是學生真實意愿的表達,希望法院傾聽其心聲,考慮其訴求。(5月8日京華時報)

                        據(jù)報道,參與起草《關于不要判林森浩同學“死刑”請求信》的還是復旦大學法學院的研究生,上書的目的是想通過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向法院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們也認為林森浩的罪行是不可原諒的,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但是,林森浩在學校做了一些好事,不是一個兇殘的人,從情理上講,希望能給他一次機會重新做人,請求法院不要判其死刑立即執(zhí)行。

                        林森浩是不是兇殘的人?其殘忍的舉動已經(jīng)證明了一切。不兇殘何以投毒?不兇殘,為何不及時制止同窗黃洋喝水?不兇殘,當黃洋不明診斷之際,為何不盡快說明真相?殺人償命,天經(jīng)地義。復旦學子聯(lián)名上書是感情沖昏了理智。

                        高校惡性傷害事件,復旦研究生投毒案不是孤例。1994年,清華大學女大學生朱令鉈中毒,同宿舍同學有投毒嫌疑,至今未結案;2004年,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因為和室友打牌口角,新生不滿將舍友及相關同學殘忍殺害;2007年,中國礦業(yè)大學學生常某與同學關系緊張,向同學水杯中投毒,3名同學中毒。

                        同窗之情,如同手足。同室操戈,有悖人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邱建新認為:投毒者林森浩是優(yōu)秀高等學府頂尖人才,過于追求成果、效率,忽視了人和人之間最基本的情感互動交流。

                        如果說復旦大學研究生之死,暴露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問題。那么,復旦學子聯(lián)名上書,折射出高等教育的失敗。眾所周知,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進步追求的共同價值取向,也是衡量法制社會的重要標準之一。法律一向被視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屏障。大學生為一個殺人犯求情,難道不是在縱容犯罪?

                        習近平總書記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寄語大學生: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特別希望青年人“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了這把總鑰匙,一切是非、正誤、主次,一切真假、善惡、美丑,自然就洞若觀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確判斷、作出正確選擇。

                        當今社會是一個思想多元、價值多元的時代。談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經(jīng)常會被一些人嘲諷。殊不知,價值觀好比人生的導航儀,不僅指引人生前進方向,也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導航儀出了問題,人生偏離了航向,還能走得遠嗎?

                        復旦研究生投毒悲劇、復旦大學生聯(lián)名上書為林森浩求情,都反映出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亟待加強和改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全社會為之共同努力。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更要帶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林森浩踐踏了神圣的法律,就要為之付出應有的代價。惟其如此,公平的陽光才能普照大地。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