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時政觀察 > 正文

                        行政審批改革不能靠“拼數字”

                        2015-07-29 10:18:45?張麗娜?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自2013年中國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抓手的簡政放權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與經濟社會發(fā)展要求相比,與老百姓的期待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各地在推進過程中存在不少阻力,一些出現的頑疾需要重視。

                        由于審改涉及諸多利益格局、權力分配,來自各部門的領導誰都不想在自己手里把權力放了,所以通過各種虛功應付改革。記者在全國一些地方走訪發(fā)現,有的地方以精簡和下放的權力事項數字為“政績”層層上報,實際上減和放的都是無關痛癢的、沒有油水的內容,有的權力是“邊減邊增,明減暗增”。

                        有的省市看上去是下放了幾十項關鍵性審批權限,結果“下放”變成“代管”“初審”。比如,招投標建設企業(yè)的資質,由省一級建設部門下放到市級,但實際上只是給了“初審”權,終審權還在省一級,反而給企業(yè)又增加了一個初審的門檻。有的地方大張旗鼓地辦起了行政審批服務大廳,明面上是集中辦理審批事項,實際上因為太多的事項沒有真正下放,企業(yè)既要來大廳辦理一次,還得回到委辦局去辦理。

                        在審改中突出的現象是一旦下放了審批權就不會干活了,長期形成的管理理念、習慣、思維方式等,十分直接地暴露出來。一位負責審改的地方干部介紹說,那些曾擁有實權的部門領導,突然沒有了“前呼后擁”找辦事的場面,精神上顯得十分失落,他們中“重審批輕監(jiān)管”的毒太深,不少政府部門和人員仍然把“管理”理解為事前的“卡”,一些人只會通過審批進行管理。取消下放審批權后,有的人根據“誰審批、誰監(jiān)管”的要求,錯誤地認為“不審批就不用監(jiān)管”,甚至把沒權當作懶政的借口。相對于“取消、下放”,如何讓干部正確行使監(jiān)管職能,把保留下來的行政審批事項規(guī)范運行更不容忽視,如何科學地管、有效地管、適當地管、簡約地管,是政府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記者調研了解到,由于行政審批制度尚無全國統(tǒng)一的時間路徑表,因此各地各部門的改革進度不同、模式各異,造成改革橫向不同步、縱向不銜接、放權不到位。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法制辦主任于寶生向記者舉例稱,包頭市已經取消了糧食售后行政許可事項,但是在國家層面,這一事項是“下放”,并未取消。于是,出現了包頭的糧食企業(yè)到外地收購糧食受阻的問題。這一問題屬于地方改革在異地有效性受限;從橫向上看,部委之前的權力下放不統(tǒng)一的問題也逐漸凸顯。

                        采訪中,有的基層干部還建議審改要鼓勵改革創(chuàng)新,給予地方先行先試政策。2002年以來,各地區(qū)探索實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及大廳運行管理模式,但不少改革往往缺乏政策支撐,遇到了法律瓶頸。建議針對各地在改革中遇到的法律瓶頸,堅持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原則,給予先行先試的政策支持和授權,同時作為探索創(chuàng)新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有效方法,為國家整體改革積累經驗。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中央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突破口和抓手,以期通過簡政放權,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進一步發(fā)揮市場主體活力,更好地發(fā)揮地方的作用。當前,全國各地提前兩年完成了削減三分之一行政審批事項的預定目標。相比較于已被“簡”掉的數量,質量同樣非常重要,“簡”掉的是否真“簡”了,“下放”是否真放了,恐怕還需要來一場督查檢查。

                        張麗娜(新華社內蒙古分社記者)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