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黄在线观看,亚洲无码偷拍,黄片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1.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說好話發(fā)補貼”,這算哪門子“民調”?

                        www.fjnet.cn?2013-09-11 10:26? 燕  農(nóng)?來源:新華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邵陽市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發(fā)來的短信 央廣網(wǎng)發(fā)

                        最近,很多湖南邵陽市民收到了一條短信。短信是邵陽市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發(fā)出的,短信稱,邵陽人要說邵陽好,家鄉(xiāng)才能真的好,請接到省里民意調查電話,同時給出客觀公正、積極評價的市民,憑通話記錄領取誤工補貼。據(jù)悉,誤工補貼為三百元。有市民反映,也有街道、社區(qū)工作人員入戶,讓“說一些好的方面”。(9月10日 《新京報》)

                        盡管邵陽市綜治辦的工作人員,將“說好話”解釋為“實事求是的評價就可以了”,將發(fā)放補貼解釋為“為了提高電話調查訪問的完成率”。但是,有街道、社區(qū)工作人員入戶登記,讓市民在調查時“說一些好的方面”,還是暴露出當?shù)赜嘘P部門引導民意調查的傾向。而五分鐘左右的通話記錄,就可以補貼三百元,如此大方的鼓勵政策更加重了輿論的猜疑。

                        上級部門對下屬行政區(qū)域進行民意調查,受訪民眾應該做出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評價,這也是一種公民責任。當然,客觀公正的評價中,肯定會有好的一面,但也難免會有不滿意的意見和建議,否則就難稱是客觀了。是以,市民在民調中說好話沒有錯,錯就錯在地方部門引導民眾“說一些好的方面”,這就會讓民調的結果與事實產(chǎn)生錯位,失去應有的價值。

                        市民能不能給生活其中的城市以好評,關鍵不是在上級民調中如何“做工作”,而是日常行政管理和城市建設中,能夠像民調期間一樣與市民互動,聽取意見,歸納民智。做到這一點,即使城市硬件建設中仍有缺憾,市民也會包容性地說好。反之,所謂功夫在詩外,日常下得功夫不夠,在民調關頭做引導性工作,就是舍本逐末。

                        想起了幾年前吉林省永吉縣政府網(wǎng)站所做的一項關于“滿意度”的民意調查,居然僅設了“滿意”和“非常滿意”兩個選項。雖然曝光后當?shù)夭块T稱是網(wǎng)站遭受黑客攻擊所致,但依然沒有轉變網(wǎng)友對其“最雷人政府網(wǎng)站調查”的認識。有這樣一句話很適合民調: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引導市民一味說好、說滿意,歸根到底還是形式主義的政績觀在作祟,悖離了轉作風的要求。

                        另外一個問題是,對接受民意調查并持五分鐘左右通話記錄的市民,補貼誤工費三百元,不曉得邵陽市因此要支付多少費用,想來不會是一個小數(shù)目。在“花錢買好評”的瓜田李下之外,還應該追問當?shù)卣块T花錢怎么能夠如此隨意?省里的民調未必是一個常規(guī)項目,由此,邵陽市在財政預算中也就未必能有專項安排,民調關頭“大把撒錢”表現(xiàn)出當?shù)卣块T財政支出不受約束和監(jiān)督的一面。

                        花納稅人的錢不受約束,還要讓市民“說一些好的方面”,如此應對上級民調確實很悖論。問題是,類似這種為了追求一個高于事實的好的數(shù)據(jù)結果,不惜“大把撒錢”的做法,在其他方面和其他地方,或許也同樣存在。這應該在政府部門轉作風過程中被重點審視。要讓市民給好評,需要回到腳踏實地深入民眾、解決民生問題的軌道上來。

                        • 責任編輯:林錦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頁面無法找到
                         
                        頁面沒有找到,5秒鐘之后將帶您進入首頁!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